中国科学家合成新型纳米发光材料有望用于肿瘤光动力治疗
日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降雨强研究组与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沙印林课题组合作,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纳米发光材料,基于该类金纳米簇的双光子动力疗法具有空间选择性高,安全、高效,不需要避光期等优点,在肿瘤治疗尤其是脑胶质瘤、实体瘤治疗方面具有很好的临床转化前景。相关研究成果已申请发明专利2项,近日在线发表在国际纳米科技期刊《美国化学学会纳米》(ACS Nano)上。降雨强
2019年罗氏诊断中国医学及生命科学教育研究基金在沪颁发:聚焦本土人才培养,驱动体外诊断行业发展
2019年11月19日,以“励精彩,立未来”为主题的“罗氏诊断中国医学及生命科学教育研究基金”2019年度颁奖典礼在上海隆重举行。作为医疗行业历史最为悠久的奖学金项目之一,其多年来致力于发掘和鼓励检验医学和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的青年人才,持续为医学人才的培养贡献力量。今年,共有来自18所高校的124名学生以及来自7所高校的10位科研人员分获教育基金和研究基金。 2019年度罗氏诊断中国医学及生命科
癌症光动力磁热协同治疗结合免疫治疗研究获进展
癌细胞的转移扩散对患者而言往往是灾难性的,常常导致患者的死亡。光动力治疗(PDT)是一种新型的癌症治疗模式,在各类癌症微创治疗中展现了良好的效果。PDT治疗肿瘤的基本原理是系统或局部给予的光敏剂在各组织中的半衰期不同,一段时间后肿瘤组织中光敏剂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形成光敏剂在肿瘤组织的选择性滞留。在特定波长激发光的作用下,同时在分子氧存在的情况下,产生单线态氧(singlet oxy
应用单分子技术解析促凋亡蛋白tBid引发膜通透的动力学过程
10月9日,国际学术期刊Nano Letters 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卫涛涛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李明课题组题为Detection of tBid Oligomerization and Membrane Permeabilization by Graphene-Based Single-Molecule Surface-Induced Fluorescence Att
Nat Methods:计算神经网络驱动下一代“蛋白质预测技术”的诞生
2019年10月23日 讯 /生物谷BIOON/ --一直以来,合成生物学家一直试图通过改变自然界中存在的蛋白质,甚至是从头合成蛋白质,将其进化的途径掌握在自己手中。通过人工构建不同类型的蛋白,可以设计药物,感测生物信号,以及生产高价值化学品,等等。为了设计蛋白质,科学家们使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其一,在“定向进化”中,通过随机改变编码天然蛋白质的氨基酸残基的一级序列,并筛选具有所需活性的变体。
面向2035年创新驱动下的生物医药发展,第一届生物医药创新高峰论坛在津举行
2019年10月18—20日, 姚新生院士、陈凯先院士、刘昌孝院士、杨宝锋院士、王锐院士和来自生物医药研究领域科研院所、高校、企业、临床单位、专业机构和政府部门的组织领导者、政策制定者、行业专家近**汇聚美丽的滨海之都——天津,参加为期两天的以“面向2035年创新驱动下的生物医药发展”为主题的第一届生物医药创新高峰论坛,参会嘉宾共同庆祝天津药物研究院建院暨60周年刘昌孝院士从事药代动力学
FDA拟修订群体药代动力学指南:医药商需要了解些什么?
今年7月,FDA发布《群体药代动力学指南草案》。这是自1999年以来,对相关指南的首次修订。新的指南草案对医药行业有何影响?对新药申请又有何益处?医药商需要如何应对?被誉为十七世纪的亚里士多德的德国通才莱布尼兹(G. W. Leibniz)讲过,“凡物莫不相异……”(“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two individuals indiscernible fro
Plos One: 能量如何驱动乳腺癌扩增与恶化
2019年10月8日 讯 /生物谷BIOON/ --肿瘤细胞,尤其是更具侵略性的癌细胞-似乎具有通过改变自身,从而达到逃避治疗并成功扩散到全身的能力。 但是,癌细胞如何获得所需的能量呢?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Merajver的实验室研究了癌细胞内部的糖原水平。糖原水平代表了储存的葡萄糖分子集合。 密歇根大学的内科和流行病学以及密歇根大学罗格尔癌症中心的研究员,文章作者Sofia
内外因“双轮驱动”下 中国创新药能否弯道超车?
2016年,我国药品监管机构首次正式提出“创新药”概念,定义为“在中国境内外未上市的药品”,范围由“中国新”转变为“全球新”。而国内市场需求端的扩容,也刺激着创新药进入新的发展高潮。近年来,我国在政策层面对医药创新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2012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支持医药创新,并将生物医药行业作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17年10月,中国中央和国
研究人员发布植物多组学数据驱动的上下游调控因子挖掘平台
9月8日,The Plant Journal 期刊在线发表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张一婧研究组搭建的挖掘植物基因及基因组位点上下游调控因子的网络平台,论文题为Plant Regulomics: A Data‐driven Interface for Retrieving Upstream Regulators from Plant Multi‐omics Data。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