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国家863计划项目“二氧化碳—油—生物柴油关键技术研究”通过验收

日前,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项目“二氧化碳—油藻—生物柴油关键技术研究”通过国家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该项目在藻种筛选、光生物反应器、油脂提取及生物柴油制备等技术领域取得70余项专利技术。 油藻由于具有生物量大、生长周期短、易培养及脂类含量较高等特点,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油脂生物质资源,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煤电厂和化工厂等排放的二氧化碳来制备生产生物柴油。

2015-03-26

人类未来的粮食:微

今后,“人吃五谷杂粮”这句俗语可能要改变,除了“稻、黍、稷、麦、豆”,还要加上微藻。 微藻是啥?微藻是一类在陆地、海洋分布广泛、光合利用度高的自养植物,因其蛋白质、脂类等营养元素丰富而可以代替粮食,被称为“未来神奇食品”。 通威集团旗下的成都通威水产科技有限公司的微藻选育、养殖到采集已形成较为完整的链条,其微藻养殖技术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015-02-16

巴西试验用微生产生物柴油

巴西石油公司4月4日宣布,公司投资的一个大规模微藻培育试验项目在该国东北部正式启动,培育出的微藻将用于生产生物柴油。 这个试验项目地点位于巴西北里约格朗德州的埃斯特雷穆斯市,由北里约格朗德联邦大学负责具体的科研工作,探索微藻培育与实用途径,并为最终的商业开发积累经验。 巴西科研人员认为,微藻具有巨大发展潜力,既经济又环保。

2015-02-16

国内首创高效磁加载水分离站问世

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了解到,该院与安徽雷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在自主研发的氮磷藻磁聚移出技术基础上,开发出了每小时处理100立方米污水的高效磁加载藻(污)水分离站。这项成果通过半年时间运行,对藻细胞、总磷等去除率均超过90%。中科院、中科大以及环保部门的权威专家日前通过了对这项成果的技术鉴定。

2015-02-16

BioScience:应当研究转基因所带来的潜在风险

2012年8月24日 讯 /生物谷BIOON/ --两位知名的研究人员说,因为海藻是制造生物燃料的潜在来源,所以它们在基因工程议程中排在很高的位置。为此,科学家们应当对转基因海藻的任何环境风险进行独立研究,而且这些风险可能与为制造生物燃料而对海藻的培养相关联。

2012-11-18

中石化加速生物能源研发 让微地沟油变柴油

作为一家石油炼化起家的能源化工公司,中国石化近年来积极转变发展方向,积极推进绿色能源领域发展。无论是在页岩气、地热等非常规能源方面,还是他日才能转化为生产力的生物柴油微藻等生物能源方面,中国石化在科研和战略投资方面都不遗余力。 启动微藻生物柴油计划 “微藻是未来能源的一大重要发展方向,只有得到今天的重视才会拥有美好的‘后天’。”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副主任荣俊峰指着微藻光反应器说。

2013-04-27

J Anim Ecol:水生所浮游动物下行效应控机制的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关于浮游动物下行控藻机制的研究论文“Increasing zooplankton size diversity enhances the strength of top-down control on phytoplankton through diet niche partitioning”在动物和生态学领域重要期刊《Journal of Animal Ecolog

2013-03-29

“863计划”微能源研究项目启动

近日,沈阳院承担的“新型能源藻培养与能源产品转化技术”项目启动暨工作交流会在沈阳召开。国家科技部高技术中心相关领导、项目责任专家、各课题、任务的负责人及相关学术人员等共20余人参加,沈阳院作为项目牵头单位承办了此次会议。 会议由项目负责人沈阳院常务副院长胥维昌和项目首席专家杨晓奕主持,项目管理单位领导向参会人员详细解读了“863计划”管理办法,并对项目实施过程管理作了重要指示。

2012-11-19

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中国产油微调查”启动

近日,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中国产油微藻调查”在武汉召开了项目启动会暨项目专家组第一次会议。科技部基础研究司,中科院计划财务局、生物局等相关部门代表以及项目专家组成员和项目承担单位代表共30余人参加了会议。 项目负责人胡春香研究员汇报了项目总体实施计划和项目管理措施,各课题负责人分别介绍了课题实施方案和年度安排。

2012-12-05

螺旋铅超标事件大逆转 5大品牌均达标

3月27日,包括绿A公司在内的6大螺旋藻品牌被媒体曝出 “重金属铅含量超标”,全国多家销售点也已对相关产品进行主动下架。然而,30日上午,国家药监局公布的检查结果却几乎推翻了此前媒体的调查。通告称:6大螺旋藻品牌中,仅有“康特力斯”一个品牌被检验出不符合国家标准,其它5大品牌均检验达标。 从超标,到达标。有业内人士指出:“螺旋藻片超标事件”发生大逆转,奥妙在于各方对产品的检测标准选取不一。

2012-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