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Virol:我国首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性DNA克隆
11月13日,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Virology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钟劲课题组的研究论文从丙型肝炎病毒临床分离株直接建立高效的丙型肝炎病毒细胞感染模型的新型策略》。
ASD:发现野外首例没有细胞核的神经元
仙女蜂(Megaphragma mymaripenne)确实微小,如此之微小,人们很难用肉眼看到它们。当跟阿米巴变形虫和草履虫一起放在载玻片上,它是当中最小的有机体。正因为此,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开始着手研究如此微小的昆虫种神经系统将如何运转。就像该小组在发表在Science Direct旗下杂志上的论文描述的那样,仙女峰,昆虫界第三小的生物,拥有大量没有细胞核的神经元。
Nature:全球诞生首例立体肝脏 干细胞研究再现突破
对于再生医疗的探索再现新进展。日本媒体4日报道称,该国横滨市立大学教授谷口英树等人组成的研究小组使用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成功制出能在老鼠体内发挥功能的小肝脏,为世界首例用iPS细胞培养的立体肝脏。这对以iPS等为主体的干细胞研究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这一成果被刊登在英国科学杂志《自然》上,在此之前,现有的研究水平已经能够用iPS细胞培养出肝细胞,但难以制出可在人体内发挥功能的立体结构肝脏。
Cell:美国科学家培育出世界首例嵌合猴子
从来自6只不同猴子胚胎的胚胎细胞组合在一起创造出的两只恒河猴子,图片来自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 根据2012年1月5日发表在《细胞》期刊上的一篇论文,美国俄勒冈国家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利用克隆技术创造出世界上有史以来首次嵌合灵长类动物(chimeric primate)---利用六只不同恒河猴的基因组获得的3只年轻猴子,即这些猴子是从来自6只不同猴子胚胎的胚胎细胞组合在一起创造出来的。
Nature:首例癌症病毒疗法进入临床试验
渥太华大学医学教授 John Bell博士 加拿大渥太华医院研究所、渥太华大学等在《自然》杂志上报告了一种世界首例癌症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他们的试验证明,通过静脉注射释放病毒的方法可以造成肿瘤持续而广泛的感染而不会伤害人类正常组织。研究还首次证明,通过静脉注射病毒,肿瘤会选择性表达一种外部基因。 研究包括23名(7名来自渥太华医院)已发生多个器官转移、常规治疗无效的晚期癌症患者。
厦门大学技术服务平台成功构建福建省首例基因敲除小鼠
转基因与基因敲除小鼠是现代生物医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实验动物模型。为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福建省科学技术厅、厦门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和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于2010年底联合创立了“福建省转基因与基因敲除小鼠培育与研究共用技术服务平台”。 继之前在省内率先成功完成了多个转基因小鼠品系的创建之后,该平台最近又成功构建了福建省首例基因敲除小鼠。
Octapharma公司的II/III期复发性多发性硬化症靶向治疗试验入组首例患者
首例接受全基因组筛查的试管婴儿诞生
据英国《独立报》7月8日(北京时间)报道,英国科学家将名为新一代测序(NGS)技术的全基因组筛查技术应用于筛查由体外受精(IVF)获得的胚胎是否存在染色体异常。现在,已有一名接受该技术的男婴呱呱坠地,健康且正常。科学家们表示,这一技术的成本比常规筛查技术低很多,有望让更多人受益。科学家们将在本周举行的欧洲人类生殖和胚胎学会年会上发表这项最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