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我国科学家证实世界首例戊肝疫苗长期有效性
厦门大学Ning Shaoxia教授带领的课题组在最新一期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他们的对戊型肝炎疫苗远期疗效测评的结果。这世界上唯一的戊型肝炎疫苗于2011年在中国被批准使用。研究人员表示,此疫苗为防疫戊肝提供至少4.5年的保护。
全国首例农药包装回收处理项目获成效
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近年来,农药废弃包装污染已成为突出的环境问题。为妥善处理农药废包装物,治理甘蔗生产环境,减少蔗区农业面源污染,云南省来宾市于2011年6月启动全国首例来宾市兴宾区百万亩蔗区农药废包装回收处理示范项目,项目由凯米克公司联合各糖业企业共同实施。 当前项目已覆盖来宾市兴宾区、柳州市柳城县210多万亩蔗区。
美国科学家使用微滴式数字PCR平台确认全球首例HIV感染患儿功能性治愈
2013年3月3日,在亚特兰大举行的第20届逆转录病毒与机会感染会议(Conference on Retroviruses and Opportunistic Infections,CROI)上,来自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Deborah Persaud博士宣布了一个里程碑式的消息--通过抗逆转录病毒疗法...
Cancer Prev Res:首例结肠癌疫苗临床试验结果揭晓
2013年1月8日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由美国匹兹堡大学癌症研究所(UPCI)研究人员开发的一种疫苗成功地触发有结肠癌早期迹象高风险的患者免疫系统作出反应。 报告发表在一月号的Cancer Prevention Research杂志上,揭示了疫苗预防结肠癌的首次人体临床试验结果。这项研究由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资助。
吉大培育出世界首例赖氨酸转基因克隆奶牛
记者8月25日从吉林大学了解到,吉林大学农学部奶牛繁育基地近日成功培育出一头携带转入赖氨酸基因的克隆奶牛。 据介绍,这是世界上首次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获得的赖氨酸转基因克隆牛,也标志着世界克隆技术的又一次突破。
厦门大学技术服务平台成功构建福建省首例基因敲除小鼠
转基因与基因敲除小鼠是现代生物医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实验动物模型。为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福建省科学技术厅、厦门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和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于2010年底联合创立了“福建省转基因与基因敲除小鼠培育与研究共用技术服务平台”。 继之前在省内率先成功完成了多个转基因小鼠品系的创建之后,该平台最近又成功构建了福建省首例基因敲除小鼠。
Cell:美国科学家培育出世界首例嵌合猴子
从来自6只不同猴子胚胎的胚胎细胞组合在一起创造出的两只恒河猴子,图片来自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 根据2012年1月5日发表在《细胞》期刊上的一篇论文,美国俄勒冈国家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利用克隆技术创造出世界上有史以来首次嵌合灵长类动物(chimeric primate)---利用六只不同恒河猴的基因组获得的3只年轻猴子,即这些猴子是从来自6只不同猴子胚胎的胚胎细胞组合在一起创造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