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世界上第一藻类生物反应墙即将建成

BIQ世界上第一座藻类供电建筑于今年3月晚些时候即将在德国完工。为德国汉堡国际建筑展(IBA)而建,这座零碳公寓大楼拥有绿色藻类农场立面外观,而其内部则就不久的将来我们如何生活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理论。 和细菌差不多大小,微藻类比起替代作物每公顷能产生更多的生物燃料。

2013-03-09

Stroke:未破裂内动脉瘤夹闭后的MR-DWI阳性病灶数有助预测症状性缺血并发症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夹闭后症状性缺血并发症(症状性缺血并发症SIC、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卒中)、微血栓(根据MR的弥散加权图像,即MR-DWI阳性进行判断)的危险因素,以及MR-DWI阳性,即DWI(+)与SIC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为此,韩国Yonsei医学院Severance医院影像科的Byung Moon Kim博士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2012年11月29日的Stroke杂志上。

2012-12-25

NRR:重复经磁刺激改善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患者的幻觉症状

重复经颅磁刺激具有非亲侵入性、无痛性特点,是目前治疗各种神经精神障碍患者很有潜力的治疗方法之一。

2013-12-10

科创医药产业园29日落户兰州新区 占约810亩

继禾邦集团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项目开工后,9月29日,兰州新区佛慈制药科技工业园、科创医药产业园又在兰州新区奠基,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的现代医药产业集群已现雏形。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牟少军,市委常委、兰州新区党工委书记李森洙,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段英茹,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主任严志坚出席了科创医药产业园项目开工仪式。

2013-10-08

FDA批准首个手持式近红外内血肿检测器上市

日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FDA)批准了首个手持式颅内血肿检测器上市,颅骨内血肿非常危险随时都能危及生命,这种装置能够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对颅骨进行检测。 这种检测器被命名为Infrascanner Model1000,能够帮助医疗保健供应商,给那些急需脑部成像研究的遭受严重脑部损伤患者提供数据。 这种装置使用扫描仪管理近红外光——它可以穿透组织和骨头到头盖骨。

2011-12-19

多环芳烃和部分有机氯农药与神经管畸形发病风险存在相关性

7月25 日消息 - 北京大学生育健康研究所所长、卫生部生育健康重点实验室主任任爱国教授领导的出生缺陷研究团队与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与健康研究中心朱彤教授领导的环境与健康研究团队合作,对多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暴露与胎儿神经管畸形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首次发现,胎盘中多环芳烃和部分有机氯农药水平升高与神经管畸形的发病风险存在相关性。

2011-07-29

卫生部:职业病诊断管理办法意见稿四方改动

近期,《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公布,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2月17日,卫生部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意见稿”强化了政策性和可操作性,更好地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卫生部这位负责人介绍,《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体现了合法性、合理性和实用性的原则,与新修订的《职业病防治法》保持一致,强化了政策性和可操作性,更好地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012-02-20

生物柴油政策简析(欧盟与美国)

欧盟作为全球最大的生物柴油生产基地,2006年产量占全球85%,2006年后虽然欧盟生物柴油市场份额出现下调,但产量依旧逐年增加。这主要得益于欧盟对生物能源原料种植、生产加工、市场销售与使用等各个环节给予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与优惠。 欧盟的主要政策变化在2012年以后,对于“第一代”使用农产品为上游的生物燃料支持逐步撤出,虽然短期消费市场并不会出现大幅缩减,但对于生产商无疑是是一种潜在压力。

2013-06-13

PNAS:胚胎能自我修正以预防先天畸形

牙齿发育早期的Barx1遗传基因的表现(红色部分)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了伦敦国王大学齿科学院的一项研究,这项研究阐述了当胚胎器官在子宫内生长异常的时候,骨形态发生蛋白通路作为关键的发育通路负责确保器官的自我修复。 受精卵通过胚胎发育过程生长成为胚胎,最后长成为人类。这个转变中的许多过程都是非常复杂的也存在发生差错的可能。

2011-11-21

NEJM:外伤性脑损伤治疗中内压监测并无明显作用

颅内压监测被认为是严重外伤性脑损伤的标准护理方式并被广泛应用,但基于监护的治疗对结局的改善还没有得到严格的评估。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Chesnut博士等人的研究发现,对于严重外伤性脑损伤患者,使监测颅内压始终保持在20 mm以下的治疗方案与基于成像-临床检查的治疗方案相比,前者并无优越性。他们的论文发表于国际权威杂志NEJM 2012年12月最新一期在线版。

2012-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