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tific Reports:“狮尾狒狒”也能进行快速面部模仿
Scientific Reports发表了对“狮尾狒狒”(“旧世界”猴子的一种)快速面部模仿(RFM)的观察结果。这种快速的、自动的反应此前已在人类和猩猩中观察到,但没有在非猿灵长类动物中观察到,而这项研究表明,另一种灵长类动物也能够进行这种复杂的情绪交换。 RFM是一种快速的、无意识的反应,在其中一个个体模仿另一个个体的面部表情。
PNAS:科学家揭示面部识别的机制
一项研究提出,面部识别是由专门用于面部的大脑机制执行的,而且一套不同的机制则可能被用于处理一个人学会识别的其他对象。人们已经提出了面部识别机制的两个假说。
Sleep:科学家发现睡眠时间越短 大脑老化速度越快
近日,来自杜克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明,成年人睡眠越少,其大脑老化速度越快,这项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Sleep上,相关研究为揭示睡眠缺失和个体认知功能下降(痴呆等)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定的研究数据和希望。
PLoS Genet:DNA的损伤修复效率会随着机体老化而下降
随着人类和其它脊椎动物年龄增长,机体中的DNA就会积累突变并且出现重排的现象,最终就会引发一些和年龄相关的机体疾病,包括癌症等;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PLoS Genetics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罗彻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了DNA损伤增加的一种原因,研究者表示,随着机体年龄增加最初的机体修复功能会慢慢下降。
Science:黄蜂能识别彼此面部
日前,Michael Sheehan 等研究人员在Science期刊上发表了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Specialized Face Learning Is Associated with Individual Recognition in Paper Wasps",称黄蜂具有高度发达的视觉识别能力,能识别其它黄蜂独特的面部特征,黄蜂之间识别彼此面部的方式与人类的一致。
PLoS ONE:研究解析马来西亚华人面部识别技术
你可以轻易识别出你曾经有过一面之交的人吗?还是对你来说能认出一张熟悉的脸都不容易? 研究已经表明我们更能认出来自于同一种族的人,但是科学家们提出疑问:我们怎么利用吸收到的信息来识别人? 诺丁汉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最新研究表明,马来西亚华人可以利用他们的面部识别技术来帮助他们适应多元文化的生活环境。
PLoS ONE:脆弱的DNA修复机制降低了老化进程
随着个体不断老化,DNA损伤及突变不断增多。目前已经认为,导致这样的结果主要是由于基因毒性压力的不断增加以及DNA修复能力的不断降低。但是这两种诱因并不是彼此孤立的,比如DNA损伤能够通过突变干扰DNA修复能力,反过来增加了未被修复的受损DNA的数量。
Mol Psychiatr:长期服用可卡因加速大脑老化
近日有研究表明,长期使用者的大脑年龄大大快于未接触可卡因的人。 英国剑桥大学的科学家的新研究表明:长期滥用可卡因会加速大脑衰老过程。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4月25日的Molecular Psychiatry杂志上,该研究发现与健康人群相比,可卡因会让年龄有关的大脑中的灰质损失得更严重。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扫描了年龄相近、性别一致以及智商相似的120人的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