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山地所科技救灾专家组初步查明芦山地震次生山地灾害主要类型和特征
4月22日,由科技救灾技术总指挥、中科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崔鹏研究员带队,游勇研究员、陈晓清研究员等为骨干的科技救灾专家,克服余震、滚石和交通堵塞等不利条件,深入芦山地震震中地区,开展次生山地灾害应急考察。 考察组途径芦阳镇、龙门乡并徒步前往宝盛乡等地震极震区,沿途对地震诱发山地灾害进行考察,开展灾害数据编目、实地测量灾害基本参数,并评估灾害对抗震救灾的影响。
PNAS:气候变化的特征或可通过北极熊的基因揭示
近日刊登在PNAS上的一篇文章中,研究者对北极熊和棕熊的基因组进行了相关研究,揭示出了古代杂交繁殖很可能与过去的气候变化事件有关,这提示当前的气候变化可能会威胁北极熊作为一个独特物种的地位。 Webb Miller及其同事收集了当代北极熊、棕熊和美洲黑熊的血液和组织样本。再加上提取自大约13万年到11万年前的北极熊的DNA,这些样本被用于产生大量的基因组序列数据。
Clin Cancer Res:研究揭示HER2阴性乳腺癌新的矛盾特征
由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C Davis)的研究人员领衔的一项多中心研究揭示了最常见类型乳腺癌新的矛盾特征。这一研究发现阐明了疾病是如何逃避治疗的,同时也提高了乳腺癌的诊断的治疗。 该项研究由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C Davis)放射肿瘤系转化研究主任Jian Jian Li领衔,他们对之前认为缺乏HER2蛋白的乳腺癌做了研究,HER2蛋白的过度表达往往与疾病的复发有关。
CHMP支持百时美及辉瑞Eliquis(阿哌沙班)产品特征概要补充
CHMP建议批准百时美和辉瑞抗凝剂Eliquis(阿哌沙班)产品说明书(SmPC)补充,该补充指出,心律失常患者在接受复律时,可继续服用阿哌沙班。
EP:伴左室收缩功能减低的无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患者的心电图及心电生理特征
室性早搏在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中十分常见,已有报道表明频发的室性早搏与左室功能减退及左室扩大相关,而这些改变可在对室性早搏进行射频消融后完全逆转。室性早搏导致的左室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主要包括钙离子稳态的异常、氧消耗增加及左心室收缩不同步。室性早搏相关的左室功能障碍也可发生在疤痕性室早的患者,这进一步减低了左心室功能。
JAD: 阿尔兹海默症血液转录组特征性扰动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百人计划”研究员雷红星开展的“阿尔兹海默症血液转录组特征性扰动研究”取得阶段性进展,其研究论文Characteristic Transformation of Blood Transcriptome in Alzheimer’s Disease,于近日在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杂志上发表。
Moleculer Pain:内外侧疼痛通路编码特征相类似
经典的疼痛学研究认为,痛觉的上传过程中存在两条平行通路,分别负责疼痛的感觉和情绪信息传递。其中,外侧通路负责传递疼痛的感觉信息,包括强度、位置和性质等,内侧通路则传递疼痛的情绪相关信息。尽管近年来有研究提示,内侧疼痛通路可能也具有编码疼痛刺激强度的能力,然而对于其编码特征与外侧通路有何差别却知之甚少。
PNAS:科学家揭示面部识别的机制
一项研究提出,面部识别是由专门用于面部的大脑机制执行的,而且一套不同的机制则可能被用于处理一个人学会识别的其他对象。人们已经提出了面部识别机制的两个假说。
PNAS:瓶鼻海豚使用有特征的口哨为个体“命名”
一项研究说,瓶鼻海豚在自然交流期间能够使用有特征的口哨与社会同伴打交道。在模仿环境中的声音从而发展出独特的呼叫的动物中间,鹦鹉和海豚最突出,因为它们在实验环境下具有使用学到的信号命名物体的能力。
PNAS:人类面部表情通用性受到质疑
4月16日,国际著名杂志PNAS在线刊登了瑞士等国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Facial expressions of emotion are not culturally universal,”,文章中,研究者表示人类的面部表情通用性受到质疑。 这项研究反驳了一种广泛存在的信念,即6种基本情绪状态——高兴、惊讶、恐惧、厌恶、愤怒和悲伤——的面部表情在生物学上是与生俱来的,而且是通用于人类文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