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牺牲免疫功能来换取雌雄永久连体

2020年8月1日讯/生物谷BIOON/---深海琵琶鱼(anglerfish,也称为安康鱼)采用了一种不可思议的繁殖策略。矮小的雄鱼与体型较大的雌鱼永久结合,融合它们的组织,建立共同的血液循环。这样一来,雄鱼就完全依赖于雌鱼的营养供应,就像母亲子宫里的发育中的胎儿或移植病人体内的供体器官一样。在琵琶鱼中,这种不寻常的现象被称为性寄生(sexual para

2020-08-01

被子植物运动式雌雄异位研究取得进展

柱头和雄蕊的空间隔离(雌雄异位)是被子植物一种有效减少雌雄干扰和阻止自交的策略,然而雌雄异位也可能导致传粉者无法有效地同时接触到花的性器官而降低传粉效率。雌雄异位的开花植物如何解决这种冲突一直很少被探究。在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植物繁殖生态学学科组研究员杨春锋指导下,研究人员详细研究了金疮小草开花生物学特征,以期揭示其开花机制是如何解决雌雄异位所面临避免雌雄干扰与降低传粉效率两方面的矛盾。在金疮小草

2019-11-10

科学家揭示雌雄行为差异的神经机制

 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许晓鸿课题组首次通过光遗传手段在不同性别的小鼠中同时诱导出雄性求偶行为和母性行为,同时通过多种方法证明内侧视前区表达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α,Esr1)的神经元在介导雌雄行为差异中起关键作用。今天,相关研究论文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在有性繁衍的物种中,雌雄个体在求偶行为和后代照看

2018-01-19

Nature:科学家阐明雌雄线虫大脑发育初期的差异机制

线虫可能不是来自火星或金星,但其大脑中却有可以促进雄性和雌性表现不同的性别特异性回路,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了线虫神经系统中这种性二型现象产生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由美国国家神经性疾病和卒中研究所提供资助。

2016-05-18

英国发现罕见“雌雄同体”蝴蝶

一半雄性一半雌性是自然界最罕见的现象,蝴蝶生来就有雌雄同体的几率是0.01%。 红斑大凤蝶:雌性的正常版本。 红斑大凤蝶:雄性版本 从一个翅膀是粉红色另一个翅膀是白色这一事实,你应该能很容易地猜出这种蝴蝶的名字来。但这是一种极其罕见的“人妖”蝴蝶,它生来就一半是雄性特征一半是雌性特征。 这个非常令人吃惊的昆虫被认为是雌雄同体,它从蝶蛹里破壳而出时令科学家感到震惊。

2015-03-27

Chemistry&Biology:植物小分子可抑制肥胖,但雌雄有别

华人科学家Keqiang Ye应用一种在树叶中发现的小分子处理雌性小鼠,结果发现雌性小鼠抵抗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而雄性小鼠并不能从中获益。这项研究表明在开发治疗肥胖和其他疾病的药物时,或许应该对不同性别分别进行研究。

2015-03-07

Cell Rep:科学家发现引发大脑炎性的“雌雄双煞”

大脑中发生的炎性过程往往会同中风症及神经性疾病直接相关,比如阿尔兹海默氏症及帕金森疾病等;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Reports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瑞典隆德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了在炎性过程中的一些重要“参与者”,长远而言本文研究或可助力中风及神经性疾病新型疗法的开发。

2015-03-09

勃林格特发性肺纤维化(IPF)药物Ofev拿下欧洲市场,将与罗氏一决雌雄

在美国,Ofev于2014年10月获FDA批准,同一天获批的还有Esbriet,罗氏耗资83亿美元收购InterMune后将Esbriet收入囊中。此次Ofev获欧盟批准,也标志着在欧洲市场,勃林格将与罗氏一决雌雄

2015-01-20

PNAS:暴露于双酚A后会雌雄小鼠“性情”互换

2013年5月29日讯 /生物谷BIOON/--双酚A(BPA)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品,在家用塑料中经常使用。以前对啮齿动物的研究表明,双酚A暴露与大脑和行为出现问题相关。 有证据表明,儿童暴露于双酚A不利于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情绪调节,并导致侵略性增加。

2013-05-29

Nature:造血干细胞的雌雄差别

干细胞被长距离信号相对于被组织内的局部信号调控的程度是干细胞生物学中一个基本问题。很多研究工作都集中在干细胞龛是怎样对组织内的局部信号做出反应的。

2014-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