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oS ONE:弓形虫可操控寄生老鼠大脑不怕猫
科学家发现一种寄生虫能寄生并操控受感染老鼠的行为,使其丧失对猫的天生恐惧感。相关论文发表在8月17日出版的《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上。 在自然界,猫的尿味是啮齿动物天然的威慑剂,这些小动物会灵敏地察觉这种味道并主动远离它们的天敌。但是最近研究人员发现感染弓形虫后的雄性老鼠在暴露于猫尿味环境后,其大脑中和性吸引相关的区域竟然呈现活跃状态。而与此同时,其大脑中负责恐惧的区域受到抑制。
科学家首次实现甘蓝显性雄性不育系规模化制种
12月9日,记者从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智远主持完成的“甘蓝雄性不育系育种技术体系的建立与新品种选育”,获得农业部2012~2013年度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
Science:雌性狮尾狒狒会在新的雄性加入时终止妊娠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Science在线刊登了国外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A Bruce Effect in Wild Geladas”,文章中,作者研究发现雌性狮尾狒狒会在新的雄性加入时终止妊娠。 研究人员报告说,野生的雌性狮尾狒狒会在一个新的雄性狮尾狒狒掌控其群体时终止其妊娠。
Nature:科学家驳斥雄性染色体危机说 称衰落趋势已遏制
2月23日,国际学术期刊Nature上刊登了一项研究成果称,近期对于恒河猴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社会上盛传的所谓Y染色体将逐渐消失,并最终导致雄性灭亡的传闻并非事实。雄性DNA在早期确实经历过迅速的衰落,但是这一趋势已经被遏制。 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希望这一发现将终结这一有关雄性染色体危机的谣言。这一谣言声称在过去3亿年内,Y染色体已经从1400组基因下降为今天的仅有45组。
常染色体基因Six1/Six4调节了雄性性别决定以及小鼠性腺的发育
Y染色体基因Sry的表达决定了胚胎中早期性腺向睾丸发育,从而进一步决定了个体的性别及其生殖细胞的类型。但是对Sry基因的表达调控,我们还知之甚少。来自日本的研究人员发现Six基因家族中的Six1和Six4在性别决定以及性腺发育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敲除Six1和Six4的XY型小鼠胚胎会从雄性向雌性转变,并且Sry基因不能激活,在单独敲除Six1或Six4的小鼠中则不会出现这种表型。
老鼠也会因做错事情而后悔
据国外媒体报道,一项最新研究称老鼠也会因为错过更好的食物而感到后悔。这是首次在除人类之外的哺乳动物中发现后悔的行为。明尼苏达大学的神经系统科学家们设计了一个实验条件,老鼠必须选择等待一段时间得到食物,或者离开前往另一份食物。
PLoS ONE:研究发现咖啡因减缓老鼠大脑发育
2013年9月26 /生物谷BIOON/--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在青春期表现出特别密集的睡眠模式。大脑在这一时期也成熟的最快。但是,一项研究发现当青春期老鼠给予咖啡因后,它们大脑成熟过程被延迟。 在过去的30年中,儿童和年轻成人平均咖啡因的消耗增加70%多,并且这个“崛起”还远没有结束的倾向。咖啡因饮料的发展并不是每个人都感到高兴。有些人担心可能对年轻消费者引起健康风险。
Euphytica:王艇等鉴定出萝卜中一种新的雄性不育类型
武汉植物园成功鉴定萝卜中一种新的雄性不育类型 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种群遗传学学科组汪志伟副研究员在王艇研究员指导下,与华中农业大学向长萍教授课题组和湖北农科院梅时勇研究员课题组联合开展研究,对在大田发现的一株雄性不育萝卜进行了仔细的组织学观察,并进行了大量的杂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雄性不育为一种新的细胞质雄性不育或核雄性不育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