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植物真菌病害严重危及全球粮食安全
4月12日,Nature杂志登载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由真菌引起的粮食作物病害已成全球性粮食安全问题,如果能控制这种病害在5大粮食作物中的传播,全球每年可多养活6亿人。 这份报告由英国牛津大学等数家机构的研究人员合作完成。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全球化时代人员和各种物品大范围流通,原来仅限于某地的真菌感染也更容易扩散,其趋势有加重迹象。
新华国际时评:转基因专家获世界粮食奖的意义
美国孟山都公司首席技术官福瑞里日前与另两位转基因科学家获得今年“世界粮食奖”,这是27年来该奖项首次授予基因改良作物研究人员。 孟山都是一家跨国农业生物技术公司,拥有全球70%的转基因种子市场。“世界粮食奖”一直被看做国际上在农业方面的最高荣誉。对于一直希望获得“正名”的转基因研究专家来说,此次获奖可谓求仁得仁。
Water Int:中国水资源可以保障粮食安全
近日,国际期刊Water International刊登了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最新研究结果"Less water, more grain in dry Hebei Province, China ”。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水资源可以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 以Lester Brown为首的研究人员,对中国的粮食安全产生了深刻的怀疑。
农业部:2012年力争粮食产量稳定在10500亿斤以上
中国农业部部长韩长赋27日提出,2012年将千方百计使全国粮食产量稳定在10500亿斤以上。 来自农业部的数据显示,今年中国粮食生产呈现全面均衡增产的特点,夏粮、早稻、秋粮季季丰收,面积、总产、单产全面提高,全国31个省份有29个实现增产,其中15个创历史新高。预计今年全年粮食总产11424亿斤,实现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八年增产。
基因测序技术,应对粮食短缺的解决方案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卸任后又开始马不停蹄地忙起了公益事业。日前,由他发起的"克林顿全球基金会"在纽约的财团会议上正式宣布将投资4000万美金用来支持非洲地区的健康与经济发展。 食品短缺是非洲人民所面临的最严峻的生存挑战之一,而本次项目的实施正是要通过提高非洲本土作物的产量,为非洲民生和经济发展造福祉。此项消息一经发布,立刻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
农业生物技术对粮食安全推动作用不可替代
10月18日下午,全球粮食安全与现代农业技术媒体座谈会在京举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秦中春发言时指出,中国中长期粮食安全将面临劳动力转移、生产成本上升、科技投入不足等八大困难,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虽然已经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但目前还存在较大分歧与争议,转基因政策短期内不会大的突破。
抗生素限用令重创多家上市公司
近日,卫生部发出《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计划建立抗菌药物遴选和定期评估制度,加强抗菌药物购用管理。抗生素“限用令”的范围也首次从原来的普通公立医院扩大到各专科医院。 据悉,受“限用令”影响,去年下半年抗生素原料药和成药企业均出现业绩下滑。有分析师认为,未来抗生素企业仍面临较艰苦的环境。
Nature:保障粮食生产和减少环境影响
今后,持续增长的人口、不断增长的收入、肉类和乳制品消费的增加、以及生物燃料使用的不断扩大,都将对世界农业和自然资源产生前所未有的需求。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能否满足不断增长的食品需求同时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破坏?在本期的一篇“分析”文章中,一个由环境和农业科学家组成的国际小组对这一问题做出了肯定回答,但要做到这一点将是不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