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专访饶毅:希望比我优秀的人能当选院士
9月9日出版的《科学》杂志刊登报道,对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进行了专访。以下为专访主要内容: 《科学》:您怎么看待您落选今年的院士评选? 饶毅:虽然我不再是院士候选人了,但我并不主张废除该(院士评选)制度。院士制度和中国的行政权力形成一种平衡;至少院士说的话,管理层会听。院士评选在很大程度上是公平的。中国科学院的院士们是十分独立的,他们的投票不是那么容易受影响的。院士制度并不是问题所在。
著名林学家王涛院士逝世 享年75岁
中国著名林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林业研究所名誉所长,第八届、九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第九届、十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王涛院士,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011年8月10日19 时5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5岁。
生物谷专访—陈炜教授
编者按:物联网技术能够帮助医院实现对人、物、设备的智能化管理工作,能将医疗过程中的各方以数字的方式连接起来。智慧医疗是物联网在医疗健康行业应用的结果,它整合了ICT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实现患者
陈晓迪博士:生物信息分析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挑战与机遇
3月11日,由生物谷主办的2017“肿瘤免疫+”研讨会:Better Together 在上海粤海酒店继续进行。普瑞基准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陈晓迪博士为大家带来了题为“生物信息分析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挑战与机遇”的精彩报告。
张伯礼院士:2030健康产业能达16万亿,如何做到?
"按照国家规划,到2020年我国健康服务产业能够达到8万亿,预计到2030年健康服务产业规模能达到16万亿。但目前,整和所有接近5万亿规模,从5万亿到16万亿还有足够大的上升空间,这其间,存在很多健康服务产业的发展机
新药研发受重视 陈凯先聚焦生物医药临床试验
在本次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科协主席、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凯先带来两个提案,聚焦生物医药临床试验,旨在加快新药研发。"中国的药物研发能力本身就比较薄弱,如果审批再比较慢,那在国际上的竞争
陈璞:微尺度组织工程新方法用于三维图案化细胞
3月4日讯,由生物谷主办的“2017疾病特异性模型研究及应用研讨会”汇集了生物科学家、生物医学工程师、临床专家等业界大咖,当然也有一些新面孔,本会议最后一位报告人是去年刚刚归国的陈璞教授。陈教授自2011年华中科技大学博士毕业后即赴美国,先后在美国哈佛医学院附属哈佛麻省理工健康科学与技术部、斯坦福大学医学院附属金丝雀癌症早期诊断中心从事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相关的博士后研究。
高福院士当选爱丁堡皇家学会外籍院士
2月15日,爱丁堡皇家学会(Royal Society of Edinburgh,RSE)公布了新增院士名单。此次共选举产生了60名院士,包括3名荣誉院士和5名通讯院士。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研究员作为中国科学家当选RSE通讯院士(外籍
生物谷专访—陈肖鸣教授
物联网技术能够帮助医院实现对人、物、设备的智能化管理工作,能将医疗过程中的各方以数字的方式连接起来。智慧医疗是物联网在医疗健康行业应用的结果,它整合了ICT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
梅斯医学对话前卫生部部长陈竺的老师——法国Daniel Cohen教授
日前,法国Daniel Cohen教授做客梅斯医学并接受了独家专访。Cohen博士师从教授诺贝尔奖获得者Jean Dausset,是人类基因组学的鼻祖。他开创了大规模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DNA分型学习,完成了第一张人类基因组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