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我国参与一项全球性他汀类药物临床试验

近日,有学者在中国心脏大会“牛津—阜外心血管病研究热点论坛”上披露,我国将参与他汀类药物控制心血管发病风险相关的全球大规模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中国牛津国际医学研究中心主任蒋立新教授说,该全球大规模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是由牛津大学设计并组织实施的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抑制剂Anacetrapib相关研究,即将在全球范围内遴选医疗机构开展大规模多中心临床试验,该试

2011-09-06

新型抗微管类药物有望成为最有效抗肿瘤新药之一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楼丽广课题组和胡有洪课题组合作,在以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结构优化,发现了一系列新的抗微管多取代嘧啶衍生物,为开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抗肿瘤药物提供了一类有潜力的药物先导物。 抗微管类药物是治疗乳腺癌、卵巢癌等肿瘤的最有效的药物之一。但抗微管类药物存在毒副作用大、易产生耐药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新型、高效、低毒的抗微管药物。

2011-10-09

Lancet:好的身体素质可以增强他汀类药物的疗效

一个新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治疗并结合较好的身体素质可以提高血脂异常患者的生存率。 Peter F Kokkinos医生(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退伍军人医疗事务中心)和他的同事经过对一组伴有血脂异常的退伍军人平均长达10年的跟踪随访发现,无论他汀类药物治疗还是提高身体素质都可以使死亡率明显降低,并独立于其他临床特征。这是第一次涉及这个问题的有关研究,并且提供了一些独特临床相关信息。

2012-12-19

Nat Commun:遗传突变会影响他汀类药物效应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伦敦女王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对4万名进行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的大型分析研究后鉴别出了两种新型的遗传突变,这两种遗传突变可以影响机体坏胆固醇对他汀类疗法的反应。

2014-11-03

纳米输送系统结合铂类药物治疗癌症

纳米颗粒电镜图 2013年8月19日讯 /生物谷BIOON/ --来在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和Dana Farber Cancer Institute的研究人员日前公布了其利用纳米载药系统输送铂类药物的研究成果。研究人员利用纳米颗粒包载铂类药物cisplatin,将其输送至肿瘤部位。

2013-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