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利用算法估测细胞间交流的方式,进一步探究生物钟的运行规律
2018年8月29日 讯 /生物谷BIOON/ --如果你曾经历过时差,那么您就熟悉昼夜节律,它可以控制新陈代谢的各个方面,从睡眠-觉醒周期到体温再到消化。身体中的每个细胞都有生物钟,但研究人员并不清楚细胞网络如何随时间相互交流,以及这些时序性的交流方式如何影响网络功能。在8月27日在《PNAS》杂志上发表的研究中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的研究人员等人开发了一种统一的,数据驱动的计算方法,用于推断和
首次构建出哺乳动物单细胞染色质可接近性图谱
2018年8月26日/生物谷BIOON/---科学家们对DNA缠绕和包装到所谓的染色质中的方式感兴趣,这是因为这会影响每个细胞中可用到的遗传信息。DNA就像串在一根绳子上的念珠。在这些分子“念珠”移动的地方会有空间形成,这样蛋白就能够访问和“读取”遗传信息。这种状态或者说这种基因组特征就是染色质可接近性(chromatin accessibility, 也译作染色质开放性)。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
Cancer Dis:美国科学家发现脂肪细胞转移脂质分子促进黑色素瘤进展
2018年7月26日 讯 /生物谷BIOON/ --晚期转移的黑色素瘤经常长在皮下组织,并预示着病人可能出现不良预后。虽然皮下组织主要由脂肪细胞组成,但脂肪细胞影响黑色素瘤的机制仍不明确。最近来自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脂肪细胞能够与黑色素瘤建立联系并转运脂质分子促进黑色素瘤进展,该研究为黑色素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Cancer Discovery上。
研究发现转录因子RUNX1可调控肾小管上皮间充质转化和肾纤维化
5月11日,国际学术期刊EBioMedicine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王红艳研究组最新成果: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1 (RUNX1) promotes TGF-β-induced renal tubular 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 and renal fi
内核膜也参与细胞的脂质代谢
2018年6月24日/生物谷BIOON/---细胞核是一种细胞器,有机体的DNA在那里受到保护和进行复制。细胞核是细胞质中的一种类似于器官的结构,被内核膜和外核膜包围着。核孔穿过细胞核的内核膜和外核膜。外核膜也与另一种细胞器---内质网(ER)---连接在一起。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认为仅内质网和外核膜参与细胞的脂质代谢,并且内核膜专门通过核孔获得它的脂质。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奥地利维也纳医
Science:利用合成细胞间信号编程出自我组装的多细胞结构
2018年6月3日/生物谷BIOON/---复杂的生物结构---眼睛、手和大脑---如何从单一的受精卵中产生呢?这是发育生物学的根本问题,对希望有一天能够运用相同的规则来让受损组织愈合或让患病的器官再生的科学家们来说,一个谜团仍待破解。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和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了对单个细胞群体进行编程让它们自组装成多层结构的能力,这让人想起了简单的生物或胚胎发育的
林卫理:人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药物UMC119-01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全症的疗效
5月18日,在生物谷主办的2018(第九届)细胞治疗国际研讨会上,来自台湾宣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林卫理博士为我们带来主题为《人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药物UMC119-01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全症的疗效》的精彩报告。林卫理博士现任宣捷生技执行长,负责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新药研发和妇幼精准医疗检测。 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症(BPD)是新生儿期肺组织损伤导致的疾病,是早产儿中发生率最高的肺部疾
Cell Metabol:不光依赖于血管发生 癌细胞还能利用脂质分子进行生长扩散
2018年6月5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Metabolism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瑞典卡罗琳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当血液供应不足时,癌细胞就能使用脂质分子作为燃料而并非血糖,这一机制或能帮助解释为何肿瘤通常会对抑制血管生成的癌症药物产生耐药性。图片来源:dailymail.co.uk肿瘤的生长和扩散依赖于血管发生,而血管发生即新血管生成的一种过
遗传发育所应邀撰写植物细胞质类受体激酶综述文章
植物通过其细胞表面的受体蛋白来感知并响应各种信号分子,受体激酶(Receptor Kinase, RK)是植物细胞受体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受体激酶由负责感知信号的胞外结构域、单次跨膜结构域和胞内激酶结构域组成。植物受体激酶通过感知各种内源激素和多肽信号来协调生长发育过程,如BRI1能够识别油菜素内酯并调控生长发育。受体激酶还能够感知和响应自然环境中的各种病害入侵和非生物胁迫环
脐带与胎盘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比较!
面对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很多不确定性,我们必须对目前的研究结果和结论保持一定的谨慎态度。或许不同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有着各自不同的治疗方向。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最先在骨髓中被发现,并广泛分布在人体里。虽然不同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均能符合2006年国际细胞治疗协会(ISCT)制定的最低标准(定义),依然有不少研究的结果提示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