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利用uliCUT&RUN方法在单细胞和单个胚胎中构建染色质上的蛋白结合图谱
2019年4月24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突破性研究中,来自美国匹兹堡大学和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对一种称为CUT&RUN(cleavage under targets and release using nuclease)的方法进行改进,使得在使用少量细胞(包括单细胞和单个植入前胚胎)的情形下,它适合用来研究转录因子和其他的DNA结合蛋白在染色质上的占据情况。相关研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大有可为
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可引起多种急、慢性并发症。据媒体报道,褚时健就是在患糖尿病多年后出现了严重并发症,医治无效后去世的。而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国际糖尿病联盟资料表明,70%的截肢手术发生在糖尿病患者身上。糖尿病足发展到后期可能会形成溃疡,糖尿病足溃疡已经成了一个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仅在美国,每年的治疗费用就高达91亿美元。间充质干细胞在治疗糖尿病伤口方面具备良好的前景,并在临床前和临床试验
这些成果,会让你对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安全性有新认识
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应用和研究中。随着突破性治疗成果的不断输出——让瘫痪病人拥有重新站立起来的机会,帮助不孕家庭圆生育梦,让一些过去无计可施的罕见病人有了新生机——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应用前景变得更加广阔。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疾病的潜力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证实,这种疗法也开始受到更加多的病人关注。常常有人留言咨询,这类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如何?今天我们来看一些数据。20
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新机制
2月7日,国际学术期刊Cell Metabolism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时玉舫/王莹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IGF-2 Preprograms Maturing Macrophages to Acquire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Dependent Anti-inflammatory Properties”。在该项研究中,研究人员系统分
Science:脂肪细胞释放的含脂质外泌体竟能调节巨噬细胞
2019年3月3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针对小鼠的新研究中,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罗格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脂肪组织释放出一种充满脂质的颗粒,这种颗粒在免疫功能和代谢中起作用。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9年3月1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 lipase-independent pathway of lipid release and immune modulation by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技术有望填补自闭症治疗空白
近期,以色列一家名为Stem Cell Medicine Ltd(SCM)的生物技术公司开发了一种治疗神经疾病的新方案,利用一种创新性的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MSC-exo)技术治疗自闭症谱系障碍(ASD)。外泌体作为近几年生物领域的前沿之一,始终备受关注。自闭症是一组以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和非言语交流障碍、狭窄兴趣与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发育障碍性疾病。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往往会产生狭隘的兴趣
最新研究证实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安全有效!
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是干细胞疗法中最为活跃的一种,全球获批上市的干细胞治疗产品中大半数属于间充质干细胞。同时,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正被应用在多种疾病的临床研究中,包括骨关节炎、糖尿病、心脏病等常见疾病以及早衰症、渐冻症、帕金森等罕见病的临床研究中。胎盘作为间充质干细胞的稳定来源,越来越多的疾病治疗研究采用了胎盘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很多人开始关心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是不是安全的?它带来的治疗
SCRT:间充质干细胞可用于修复器官损伤
2019年1月6日 讯 /生物谷BIOON/ --在成人中,间充质干细胞(MSC)主要存在于骨髓中,它们在受损器官的修复中起重要作用。最近,由弗莱堡大学高分子化学研究所的Prasad Shastri教授和Melika Sarem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提出了自主控制MSCs软骨形成的证据。这些发现发表在《Stem Cell Research & Therapy》杂志上。(图片来源:www.pix
漫谈质谱流式细胞技术在药物研发各阶段的应用
质谱流式细胞技术(Cytometry by time of flight 或称CyTOF)是多参数单细胞分析中最先进的技术之一。可应用于药物研发的各个阶段,包括优化药物筛选流程、发现新型标志物、筛选药物有效人群、实现用药后的免疫监测和预测等。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单细胞分析技术对药物的发现和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流式细胞技术在小分子和生
探究分泌和摄取用于细胞间通讯的外泌体和其他胞外囊泡
2019年1月23日/生物谷BIOON/---尽管人们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首次描述了在哺乳动物组织或液体中,有囊泡在细胞周围存在,但是直到2011年才提出通用术语“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 EV)”来定义所有的由脂质双层包围的胞外结构,如图1所示。在1980年代,人们描述了EV可以通过质膜向外出芽或通过细胞内内吞运输途径形成,其中这种途径涉及多泡晚期内吞区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