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P:ω-3脂肪酸或可帮助阿片类药物有效镇痛
一篇发表于国际杂志Journal of Pharmacy and Pharmacology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阿根廷的研究人员通过对动物模型研究发现,长期补充ω-3脂肪酸(O3),结合急性剂量的吗啡进行联合治疗时会产生一种叠加的治疗效应。
如何为麻醉精神镇痛用药保驾护航?
在生活中有许多疼痛困扰着人们,这些病症严重的影响着人们的工作生活。我国目前至少有1亿疼痛病人,每3个门诊病人中,就有两人伴有各种疼痛病症或症状。 为唤起全球人类对疼痛的关注,造福千千万万疼痛患者,2004年
因过量使用风险 Hospira召回一批氢吗啡酮镇痛注射剂
2012年8月16日讯 /生物谷BIOON/ -- FDA称Hospira公司自愿召回一批氢吗啡酮(hydromorphone)镇痛注射剂,召回原因为药液体积大于预装规格,可能带来药物过量使用风险。 阿片类镇痛药,如氢吗啡酮的过量使用可能导致致命性后果,包括呼吸减缓、低血压及心率下降,FDA表示。
辉瑞公布实验性镇痛药ALO-02 III期顶级数据
2012年10月11日电 /生物谷BIOON/ --辉瑞今天公布了有关实验性药物ALO-02(盐酸羟考酮及盐酸纳曲酮缓释胶囊)的一项III期开放标签、长期安全性研究的积极数据,该试验在中度至重度慢性非癌性疼痛患者中开展,主要目标是评价服药ALO02长达12个月的安全性。 该项研究共招募了395例患者,约61%的患者有慢性下背痛,18%的患者有骨性关节炎疼痛。
Hepatology:解热镇痛药物引发的肝损伤机制
近日来自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揭示了解热镇痛药物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引发肝损伤的细胞分子机制,相关论文发表在国际著名肝脏疾病杂志Hepatology上(最新影响因子11.665)上。 中国科技大学的田志刚(Zhigang Tian)教授和孙汭( Rui Sun)教授为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这一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科学家发现慢性疼痛镇痛新靶点
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王永祥教授带领科研团队首次发现脊髓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可对慢性疼痛产生有效镇痛作用,这一受体成为治疗慢性疼痛的新潜在性镇痛靶点分子。
世界镇痛日 关注机体疼痛机制及药物研发
今天是世界镇痛日——世界卫生组织于2000年明确提出“慢性疼痛是一类疾病”。国际疼痛学会决定从2004年开始,将每年的10月11日定为世界镇痛日,以更好地普及疼痛知识。 几乎每个人都有过疼痛的经历,因为疼痛是人类一生中体验最早、最多的主观感觉。疼痛不仅让患者遭受身体上的痛苦,一些精神上的痛苦如紧张不安、焦虑、恐惧、失眠等也折磨着患者。
PNAS:蜈蚣毒液或可作为新型镇痛药
2013年10月1日讯 /生物谷BIOON/--中国-澳大利亚科学家共同研究发现在中国红头蜈蚣(Chinese red-headed centipede)毒液中的一种蛋白或能开发为治疗慢性痛的药物,该蛋白和吗啡一样有效,但是无副作用。相关报道发表在近期的PNAS上。 该蛋白称之为μ-SLPTX-Ssm6a,能够特异性的影响离子通道Nav1.7的功能,该通道与痛觉相关。
PNAS:蜈蚣的中药成分可做镇痛剂
蜈蚣是常用的动物中药药材,用于治疗中风和疼痛等疾病。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赖仞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团队近期对蜈蚣来源的活性多肽及其发挥药效的作用机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发现了一系列作用于离子通道的蜈蚣神经毒 (Yang et al, Mol Cell Proteomics. 2012;11:640-50)。
2011年我国解热镇痛药出口100771.87吨
2011年我国解热镇痛药出口数量100771.87吨,同比下降24.76%,出口金额4.54亿美元,同比下降47.66%,出口平均单价4.51美元/公斤,同比下降3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