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Res:杨崇林等细胞凋亡及基因组稳定性研究获进展
1月3日,国际著名杂志Cell Research在线刊登了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杨崇林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MRG-1 is required for genomic integrity in Caenorhabditis elegans germ cells,”,文章中,作者揭示了其在细胞凋亡及基因组稳定性研究中取得的新进展。
Cancer Cell:最新研究揭示CD37介导细胞凋亡机制
四跨膜蛋白(Tetraspannin)是一种细胞死亡的触发因子,同时也是肿瘤治疗的潜在靶点。5月14日国际肿瘤学著名杂志Cancer Cell发表了俄亥俄州立大学John C. Byrd领导的研究小组的研究论文“Tetraspanin CD37 Directly Mediates Transduction of Survival and Apoptotic Signals”。
著名土壤学家孙铁珩院士逝世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原所长、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沈阳大学原校长,辽宁省科协副主席,沈阳市科协主席,著名土壤学家、环境工程与生态学家孙铁珩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013年7月2日16时55分在上海逝世,享年75岁。 孙铁珩,1938年3月22日生于辽宁海城。1963年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土壤农化系,同年到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工作。1981—1983年赴日本东京大学留学。
JCI:康铁邦团队发现新的肝细胞癌治疗靶点CHK1/SYK(L)
近日,来自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康铁邦教授及其团队发现,在肝细胞癌中,CHK1靶向脾酪氨酸激酶能够促进其水解,则靶向CHK1/SYK(L)通路能成为一个很有潜力的HCC治疗策略。 肝细胞癌(HCC)是目前最流行的恶性肿瘤之一,能够顽强抵抗化疗或放疗。因此,确定HCC新的治疗靶点更是迫在眉睫。
EMBO reports:袁增强等揭示FOXO3的赖氨酸甲基化及在神经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EMBO reports在线刊登了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袁增强研究组等的最新研究成果“Lysine methylation of FOXO3 regulates oxidative stress-induced neuronal cell death”,文章中,研究者报道了转录因子FOXO3的一种新的翻译后修饰—赖氨酸甲基化及其在在神经细胞凋亡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Cell:解析细胞凋亡过程相关的细胞色素C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Cell刊登了来自美国纽约西奈山医学院,圣裘德童研究医院等处的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Sphingolipid Metabolism Cooperates with BAK and BAX to Promote the Mitochondrial Pathway of Apoptosis”,在文章中,研究者解析了细胞凋亡相关的细胞色素c释放...
CCR:王慧等发现剥夺铁离子可抑制肝癌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所、药物研究所,以及美国梅奥临床医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了抗癌小分子药物新型铁螯合剂TSC24(thiosemicarbazone-24)的作用新机制,这将为肝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上。
Mol cell:细菌可能也有凋亡机制
细胞的程序性死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生物学事件,它在生物发育和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过程中有重要意义。最常见的程序性死亡是细胞凋亡,凋亡的过程会伴随着一系列细胞形态改变和生化标志。 以往对凋亡的研究都是针对真核细胞的,而本文的研究者发现,在抗生素压力下,大肠杆菌也会显示出凋亡的特殊标记。包括细胞膜内侧的磷脂酰丝氨酸外翻、染色质凝集和DNA断裂等。
中科院发现p53对低氧诱导细胞凋亡起抑制作用
近日来自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发现p53对低氧诱导的细胞凋亡起重要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于7月26日在线发表于《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期刊》(The EMBO Journal)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分子毒理学学科组组长肖武汉研究员,其早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生物系,后赴美国西北大学医学院从事癌症分子生物学研究,在基因的鉴定和功能分析方面取得突出的研究成果。
Cell Reports:部分人群不宜过多摄入铁元素
现在有许多补铁的广告,但英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部分人群不宜过多摄入铁元素,因为这会增加他们患肠癌的风险。 英国伯明翰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细胞—报告》杂志上发表论文说,动物实验显示,在同样摄入较多铁元素的情况下,基因APC有缺陷的实验鼠与没有缺陷的实验鼠相比,出现肠癌的风险是后者的两三倍。而基因APC有缺陷的实验鼠如果要避免肠癌,则需要使其饮食中的铁元素含量非常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