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灵长类有艾滋病自愈能力,其基因有望成为治愈HIV关键
【研究人员在白眉猴的基因组中发现了抗艾滋病的线索】研究人员在西非发现了一种猴子,它们可以很好的处理艾滋病病毒SIV感染,避免发展类似艾滋病疾病,这一现象引起了研究人员的注意。为了了解这一机制,来自耶尔克斯国家灵长类研究中心的一组科学家对猴子的基因组进行了测序。通过将其与人类和其他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的基因组进行比较,该小组找到了帮助感染艾滋病毒人类的线索。研究SIV和它的天然宿主在没有艾滋病的情况下是
Hepatology封面:王福俤与闵军霞团队合作揭示铁死亡的肝损伤新机制
营养发现团队又有新成果啦!国际著名学术期刊Hepatology《肝脏学》八月期封面故事在线发表了王福俤与闵军霞团队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Characterization of Ferroptosis in Murine Models of Hemochromatosis”。封面解读:黄鼠狼给鸡拜年铁死亡(Ferroptosis)是一种不同于凋亡而依赖于铁离子的细胞死亡新方式。鸡代表健康生命或健康肝
科学家重磅性发现:化疗不仅杀不死癌细胞,还是其再生的核心!
有些癌症很难战胜,即使是现代药物。一项新的研究揭示了一种化疗如何为肿瘤细胞提供安全的避风港,从而促进肿瘤的复发和长期的生长。找到治疗癌症的正确药物就像大海捞针一样;癌细胞尤其擅长避开现代医学对它们的攻击。好的化疗的标志是肿瘤停止或减缓生长。许多药物通过激活被称为程序性细胞自杀或细胞凋亡的途径来达到这一目的。然而,一些癌症类型对细胞凋亡有抵抗作用。因此,必须采取其他途径来消灭这些肿瘤。另一种方法是将
2型糖尿病或许不再是终生疾病 其也能得到缓解
2017年12月18日 讯 /生物谷BIOON/ --一项刊登在著名杂志The Lancet上的研究报告中,研究者通过研究表示,在全科医生的帮助下进行减肥计划,几乎一半的2型糖尿病患者都能在一年内成功逆转糖尿病;同时还研究还揭示了,86%减肥超过15kg的人群都促进其2型糖尿病进入到了缓解期。这项研究由纽卡斯尔大学和格拉斯格大学的研究人员联合进行,他们发现,大约45.6%的患者会进行为期3-5个月
今日Nature封面:钱璐璐课题组教DNA自己画出了蒙娜丽莎
2006年,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的Paul Rothemund博士开发了一种技术,能按照预先的设定,将DNA折叠成特殊的形状。这一技术也被戏称为“DNA折纸”。它让科学家们能控制DNA的自我组装,拼成特定的形状。100纳米大小的笑脸,就是科学家们的杰作。这一技术除了好玩之外,还给纳米技术领域带来了革命:人们能利用这一技术,制造出分子级的“设备”,或是分子级的“智能材料”,从而
钱其军:中国CAR-T疗法蓄势待发,力求早日实现“零”的突破
FDA在不到两个月内先后批准了诺华和Kite Pharma(已被Gilead收购)的两款CAR-T产品上市,细胞疗法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而全球仍有数百个CAR-T临床试验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无不说明CAR-T在治疗血液肿瘤、淋巴瘤及实体肿瘤等领域的潜力。截至今年7月底,中国有123项研究,仅次于美国的136项。“中国有望步入全球CAR-T领域第一梯队。随着国家监管政策逐渐明朗,产学研携手合作,
其又是如何扩散的?
2017年11月29日 讯 /生物谷BIOON/ --2017年8月,马达加斯加爆发了一场鼠疫,这场瘟疫诱发了2000多人患病,其中170名患者死亡。这个岛屿国家是世界上鼠疫爆发为数不多的几个热点区域之一,每年4-9月份都会有病例报告。但这次鼠疫爆发非常罕见,其影响了马达加斯加岛的许多不同的区域,包括人口密集的城市等。什么是鼠疫?如何有效应对鼠疫?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烈性传染病,患者如果没有有效
科学家解读棕色脂肪的奥秘 其真的能够帮助减肥?
2017年11月22日 讯 /生物谷BIOON/ --目前,关于“棕色脂肪”有很多研究报道,与机体中大部分白色脂肪不同的是,棕色脂肪能够燃烧更多的能量,因此从理论上来讲,如果我们机体含有较多的棕色脂肪的话,我们或许就能更容易减肥,但目前有些报道和错误的信息已经模糊了事实和虚构的界限了。什么是棕色脂肪?机体中大多数都是白色脂肪,其作用就是储存能量,当其它器官需要脂肪时再释放能量,机体中的棕色脂肪往往
生物钟学者释疑熬夜:强迫夜猫子型早睡不利于其健康
“最新出炉的诺贝尔奖得主喊你不熬夜了!”2017年首个揭晓的诺贝尔奖被授予发现昼夜节律分子机制的三位科学家,也让昼夜节律——生物钟研究成了热门搜索关键词。“我并不同意这个观点,”10月3日,昼夜节律分子机制研究者、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张珞颖向澎湃新闻解释,“至少我们的研究显示,早鸟型(早睡早起)和夜猫子型(晚睡晚起)人群的生物钟是有差异的,强迫夜猫子型人早起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因为他在不应该醒的时候醒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郭军教授团队黑色素瘤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亚洲黑色素瘤由于在亚型上与西方黑色素瘤存在较大差异,缺乏对亚洲黑色素瘤亚型的深入研究,导致亚洲黑色素瘤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显着低于西方国家。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郭军教授领导的团队针对亚洲黑色素瘤亚型进行了系统研究,近期取得多项进展。开展了迄今最大队列的黄种人黑色素瘤驱动基因变异分析,回顾性分析了2793例黑色素瘤样本中MAPK和TERT通路关键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临床意义,证实KIT和NRAS基因突变是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