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研究发现心肌细胞横管形态发生的重要原理

 8月10日,纳米科学重要期刊Nano Letters以“Nanobar array assay revealed complementary roles of BIN1 splice isoforms in cardiac T-tubule morphogenesis”为题,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世强教授课题组与斯坦福大学崔便晓教授课题

2020-08-28

西湖大学联合团队《自然》发文:首次实现跨孔蛋白的精确从头设计

 北京时间8月26日23时,Nature杂志在线发表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卢培龙研究员课题组与华盛顿大学David Baker等课题组合作的人工设计跨膜蛋白质的最新研究:《跨膜孔蛋白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ational Design of Transmembrane Pores)。该研究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跨膜孔蛋白的精确从头设计。华盛顿大学

2020-08-27

《自然》新研究揭开癌细胞的特殊保护

在全世界范围内,癌症是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然而,最初的肿瘤往往并非致命的关键。事实上,对于超过90%的癌症病患来说,是在癌细胞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以后才回天乏术。由于癌症的复杂性,我们很多时候并不清楚癌细胞在转移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也就很难针对其扩散开发有效的治疗方法。最近,一项发表在顶尖学术期刊《自然》上的新研究揭示,在癌细胞转移之初,淋巴系统竟然会提供特别的

2020-08-26

鉴定出横跨冠状病毒双囊泡的分子孔

2020年8月10日讯/生物谷BIOON/---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导致2019年冠状病毒病(COVID-19),如今正在全球肆虐。它是一种基因组为RNA的包膜病毒。SARS-CoV-2感染可能是无症状的,也可能引起广泛的症状,从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到危及生命的败血症。COVID-19的临床表现包括无症状携带者和以败血症和急性呼吸衰竭为特征的暴

2020-08-10

卟啉基金属-有机骨架的设计合成与肿瘤治疗方面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裴仁军研究团队对卟啉基MOFs的设计合成、生成机制以及应用于肿瘤的光动力治疗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该团队研究发现中-四(4-羧基苯基)卟吩(TCPP)内环的中心金属配位在MOFs的设计合成过程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种卟啉内环的中心金属配位会极大影响MOFs材料的形貌和化学性质。研究人员构建了未发生中心金属配位的卟啉基G

2020-08-05

研究阐释冠状病毒的融机制

7月17日,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章新政研究组的研究论文。这项工作通过解析冠状病毒SARS-CoV spike(S)糖蛋白的融膜后结构,进一步阐释了冠状病毒的融膜机制,为相关疫苗和药物的开发设计提供了结构基础和指导思路。高致病性人源冠状病毒所引发的疾病已经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目前仍然缺乏有效

2020-07-21

Science子刊:重新利用金属离子螯合剂有望拯救蛇咬伤中毒者

2020年6月21日讯/生物谷BIOON/---作为一种一种被忽视的热带疾病,蛇咬伤中毒(snakebite envenoming)在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许多伤亡:每年造成13.8万人死亡,约40万受害者留下永久性残疾。锯鳞蝮蛇(saw-scaled vipers)咬伤中毒会导致全身出血和凝血障碍,是非洲和亚洲蛇咬死亡和发病的主要原因。这种疾病很难治疗,这是因

2020-06-21

金属双加氧酶催化机理的理论研究取得进展

 氧气活化和C–C键的选择性氧化裂解在有机合成和工业生产中有极大的应用价值,一直以来是相关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槲皮素2,4-双加氧酶(QueDs)作为一类典型的生物金属双加氧酶,因其可在温和条件下高效活化氧气且高选择性地催化黄酮醇类有机底物的C–C键氧化开环裂解,引起了实验及理论化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虽然关于QueDs体系的研究已经持续开展了几十年

2020-06-12

罗氏CD20单克隆抗体治疗性肾病 Agios地中海贫血疗法入围

上周FDA共发出10项孤儿药资格,其中涉及7款小分子疗法,以及治疗膜性肾病、胃癌的单克隆抗体和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免疫疗法,今天这篇文章为大家做一个盘点。药物:Dersimelagon(MT-7117)研发企业:田边三菱制药(Mitsubishi Tanabe Pharma)治疗疾病:卟啉病的皮肤变异(包括疾病皮肤表现的治疗和预防)简介:卟啉病是一类由于血红

2020-06-16

金属有机骨架在多药耐药性细菌感染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获进展

 细菌耐药性的存在使得细菌感染成为临床治疗的严重障碍,特别是对于革兰氏阳性细菌,例如: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会大大降低对碳青霉烯和万古霉素的敏感性。而革兰氏阴性杆菌则很容易演变成耐药性菌株,难以消除。多药耐药性的大肠杆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就是具有耐药性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前者会引起严重的院内感染和泌尿道感染,而后者则常导致顽固性感染。基于抗生素的

2020-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