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Biotechnol:新技术帮助揭示行为背后的复杂神经元激活机制
20172017年6月27日 讯 /生物谷BIOON/ --自从科学家们开始研究大脑以来,经常会被问到的一个问题就是他们所观察到的生物学现象是否与特定的外在的行为有关。研究者们对神经元的生物物理特性、分子机制以及细胞间相互作用等已经有了深入的研究,但这些机制对于个体的行为究竟有哪些影响目前仍不清楚。Kwon博士等人则通过对大脑整体进行观察找到了其中的奥秘,相关结果发表在最近一期的《nature t
鲜花施药影响儿童神经行为
厄瓜多尔是世界第三大切花生产国,主要生产玫瑰,其中许多是注定要在母亲节出售的。该产业从业人数约10.3万人,并严重依赖农药。在近期《神经毒理学》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和厄瓜多尔、明尼苏达的同行共同发现,儿童改变短期神经行为与农药施药高峰季相关,也就是母亲节鲜花收获之时。这项研究调查的儿童不从事农业生产但住在农业社区里。“我们发现非劳动儿童在农药使用高峰时
BMC Public Health:酗酒或仅会增加女性机体血糖水平 诱发2型糖尿病发生
2017年6月12日 讯 /生物谷BIOON/ --最近,一项刊登于国际杂志BMC Public Health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瑞典于默奥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从16岁开始,有规律的大量饮酒和酗酒或许和女性后期机体血液中较高的葡萄糖浓度直接相关,而血糖水平较高是2型糖尿病的一种风险因子。图片摘自:CC0 Public Domain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首次从个体青春期开始历经27年的追踪调查研
J Biopsych:调节神经元回路能够帮助治疗酗酒症状
2017年5月26日/生物谷BIOON/---人类大脑的背侧纹状体区域对于增强人们的正向行为以及抑制负向的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一机制调控了人们的目的导向的行为,但同时也与药物以及酒精上瘾有莫大的联系。根据最近发表在《Biological Psychiatry》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背侧纹状体的两类通路调节了这一过程:"go"通路起着油门的作用,负责正向行为的进行,而"no-go"通路则起着刹车的作用
低剂量使用或会诱发后代长期的行为改变
最近,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麦克马斯特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完成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他们发现,在临床上向怀孕小鼠提供低剂量的青霉素或许会导致小鼠后代出现长期的行为改变;这些改变包括攻击性水平的升高,焦虑的水平降低,同时还伴随有大脑中神经化学物质的改变以及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失衡,给予这些小鼠一定的乳酸菌就能够帮助预防上述改变的出现。
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酗酒了!因为科学家找到了对抗酗酒的药物!!!
近日,来自法国的研究人员宣布,一种此前被称为可以治愈酗酒的神奇药物确实可以发挥作用。根据巴黎一个会议上展示的一项新研究,这种叫做巴氯芬的药物以高剂量治疗病人1年后确实具有降低酒精消耗的积极结果。开发商报道的研究是一项叫做Bacloville的实验,在2012年5月-2013年6月间采用该药物治疗了320名18-65岁的重度酗酒人士。
CFDA发布《网络医疗器械经营违法行为查处办法(征求意见稿)》
为加强网络医疗器械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依法查处网络医疗器械经营违法行为,今日(3月29日),CFDA发布了《网络医疗器械经营违法行为查处办法(征求意见稿)》。附网络医疗器械经营违法行为查处办法(征求意见稿第
首届动物行为学研究方法和常用技术高级培训班召开
2011年8月6日,由第四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主办、上海移数MobileDatum承办的“第一届动物行为学研究方法和常用技术高级培训班”在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完满结束。 来自全国各地的80余位业内人士齐聚一堂,由六位国内行为学实验学者为大家分享各个方面研究的动态、实验操作细节,并于四医大梁銶琚脑研究中心动物行为学培训基地实地操作疼痛、学习记忆、神经精神、药物成瘾、焦虑抑郁等方面的科学仪器。
Cerebral Cortex:复旦大学马兰研究团队揭示调控社会行为的重要分子机制
摘要 : 近日,国际SCI神经科学期刊《Cerebral Cortex》在线发表了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基础医学院药理研究中心马兰教授和王菲菲副教授合作的一篇研究论文,研究揭示了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5(GRK5)在调控大脑皮层功能和社会行为中起重要作用。
超分子前药 mPEG-β-CD/Fc-CPT 的自组装及释放行为研究获进展
超分子前药 mPEG-β-CD/Fc-CPT 的自组装及肿瘤细胞内释药示意图刺激响应性聚合物胶束可以对诸如 pH、温度、光照、氧化剂、酶以及超声辐照等外界环境的刺激做出反馈性响应,以其优异的控制释放功能而在药物传输体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