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血管内皮细胞制造出功能性的造血干细胞
图片来自Dr. Raphael Lis/Flow Cytometry and Microscopy Core, Starr Foundation, Tri-Institutional Stem Cell Derivation Laboratory。2017年5月20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创新性方法:利用容易获得的血管内壁细胞无限制
研究发现影响造血干细胞的关键酶
研究人员已经确定了一种对身体新鲜血细胞生成至关重要的关键酶。该研究发现,该酶对于产生新血细胞的特异性干细胞的存活是必不可少的。专家说,这些发现有助于改善正在开发的干细胞疗法的治疗成功,以治疗一些血液癌症和免疫系统的紊乱。酶科学家专注于称为延胡索酸酶的酶,已知它在细胞内产生能量中发挥关键作用。具有影响延胡索酸酶基因突变的儿童有血液缺陷,这促使研究人员研究其功能。小鼠研究发现,
Cell:维生素A缺乏有害于造血干细胞
图片来自Cell, doi:10.1016/j.cell.2017.04.0182017年5月6日/生物谷BIOON/---身体缺乏维生素A对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产生有害的影响。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癌症研究中心(DKFZ)和海德堡干细胞研究与实验医学研究所(HI-STEM)的研究人员报道,这种缺乏导致重要的造血干细胞丢失。这一发现为癌症治疗打开新的局面。相关研究结果于2017年5月4日在
Nat Cell Biol:研究揭示造血干细胞的形成过程!
像私人侦探一样,St. Jude儿童研究医院的研究人员使用视频监控工具发现了促进血细胞发育的细胞。这项发现为在实验室创造造血干细胞提供了线索,最终可能有助于改善骨髓移植现状。
干细胞移植可阻止多发性硬化
最新研究对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硬化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该研究基于对患者采用干细胞移植治疗五年跟踪研究。多发性硬化(MS)是一 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其发病机制与免疫、遗传等多因素相关。
日本完成世界首例异体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移植临床试验! | 临床大发现
3月28日,一名60多岁的日本男子成为了世界上首个接受异体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s)移植的人[1]!如果后续研究证明治疗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的话,那么这毫无疑问是iPSCs临床应用的又一个里程碑,是iPSCs治疗走向标准化和通用化的重要转折点。
Nature:发现自噬是造血干细胞返老还童的关键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在血液系统和免疫系统衰老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分子过程,从而可能为发现一种延缓或逆转不断增加的衰老相关的慢性炎性疾病、贫血症、血癌和危及生命的感染的风险的方法提供希望。
自体肺脏干细胞移植技术获重大突破,入选国家首批干细胞临床研究备案项目
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和食药监总局在其医学研究备案登记信息系统中公布了首批通过备案的6个干细胞临床研究项目,其中不乏若干在全球首次开展的创新临床试验。据悉,这批项目在获得备案之前,均经过了干细胞临床研究专家委员会的集体评审,对项目的科学性和创新性进行了严格的把关。
Nat Methods发文揭示深度学习如何预测造血干细胞发展方向
深度学习已经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如自动驾驶、自动语音识别等。而近日,来自德国环境健康研究中心、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及慕尼黑工业大学(TUM)的研究人员成功使用深度学习确定了造血干细胞的发展方向。在这篇最新发表在Nature Methods上的文章中,他们描述了他们如何使用他们的软件根据显微镜成像预测造血干细胞未来形成的细胞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