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院作物研究员:坚定地拒绝转基因主粮商业化
一、迄今世界上还没有一例转基因作物是增产的 农作物“杂交育种”主要在同属或同科的物种之间,亲缘关系很近,因而融合后不易发生冲突,而“转基因”是不同的类群之间跨物种转换基因。“杂交”在自然界可以自然发生,而“转基因”则是用基因枪法强行注入,把完全不同属不同科甚至跨物种基因强行组合在一起,特别是将某种有毒害的抗虫基因转到食用作物中,难以预期会发生什么危害。
阿根廷试水转基因小麦并计划投放市场
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据报道,阿根廷研究人员近日已在试验田中播下一批转基因小麦种子,并计划3年内将转基因小麦投放市场。这意味着,阿根廷是首个批准规模化种植转基因小麦并计划让其进入市场的国家,而此前,美、英等国只批准一些转基因小麦品种的小规模田地试验。 据称,这种转基因小麦单产能比普通小麦提高10%到15%,每公顷收入可提高80到150美元。
拜耳与陶氏转基因性状之争将进入仲裁
美国地方法院弗吉尼亚州东区法院(EDVA)下令要求拜耳作物科学与陶氏益农有关转基因耐除草剂性状之争在30日内进入仲裁程序,同时保留拜耳公司向美国陶氏益农追求索赔的权力。拜耳于今年1月就陶氏益农未经授权使用拜耳的草甘膦抗性专利技术提起诉讼,而陶氏随后动议法院罢免未决诉讼,但被法院拒绝。 法院下令双方每120天向法院提供一份“联合状况报告”,直到仲裁结束。双方之间的许可协议包含了大量的仲裁条款。
欧盟冻结转基因作物审批
目前,7种转基因作物包括1个转基因大豆和6个转基因玉米品种正在等待欧委会批准,欧盟食品安全局的风险评估结果为正面,但考虑来自各方的压力,欧委会宣布暂时冻结对新转基因作物的审批程序,转向寻求成员国重启谈判,让各成员国有权独自决定是否种植转基因作物成,尽管成员国各自为政被认为有损欧盟一体化关系。相关的作物由包括孟山都、陶氏益农、先正达等在内的农业跨国公司开发。
PNAS:利用转基因细菌阻止蚊子传播疟疾
来自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疟疾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在蚊子中肠中常见的一种细菌进行基因改造,发现导致人患上疟疾的疟原虫在携带这种转基因细菌的蚊子体内不能存活。这种被称作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的细菌经过基因改造后分泌对疟原虫有毒性的蛋白,但是这种毒素并不伤害蚊子或人。
阿根廷转基因奶牛能产人乳
科学家表示,世界上第一头加入两个人类基因的奶牛———罗西塔ISA产出的牛奶将非常类似于人乳,其中含有抗菌抗病毒成分,能够大大提高婴儿的免疫力。 参与该研究项目的阿根廷科学家阿德里安·穆托说,罗西塔ISA产的牛奶将类似于人乳,这是奶制品营养领域的重大进步。 罗西塔ISA是阿根廷圣马丁国立大学和农牧业技术部门共同培育的产品。
美国逾2000家超市抵制转基因鲑鱼上货架
据美国食品安全新闻网消息,在美国环保组织与消费者权益组织的推动下,包括全食超市、乔氏超市在内的2000多家零售商店共同约定,联合抵制转基因鲑鱼上货架销售。 本次活动由美国地球友好协会、消费者联盟以及食品安全中心共同组织,参与的零售商店超过2000家,约占美国全国超市总数的5%。 报道指出,如果转基因鲑鱼进入商店销售,它的标注方式可能不会有别于普通的鲑鱼。
孟山都公司如何将转基因专利运用于公司运营?
3月下旬起,受美国政府邀请,我访问美国,行程主要目的是了解美国的知识产权制度。访问的第三个城市是中部的圣路易斯市,我们拜访了生物科技领域鼎鼎大名的孟山都公司,该公司的法务部高管接待了我们。下面是对行程的一些简要记录。本文标题只涉及文章部分内容,并非专业论文,请读者注意。 接待人员首先介绍了专利对于商业的意义:包括五部分: 1、技术的可实施性,即FTO (freedom to operate)。
金龙鱼再遭毒手力争维权转基因大豆仍是攻击“靶心”
“金龙鱼到底能不能吃?”“金龙鱼安全吗?”近日《金龙鱼,一条祸国殃民的鱼》这篇文章通过新媒体手段——微信、微博、论坛、博客、Q群等社交媒体平台大量转发,对粮油知名品牌金龙鱼的安全性提出质疑,给不明真相的消费者造成恐慌。2011年,因为撰写并广泛传播此文的作者——北京赞伯营销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策划总监郭成林,于2011年7月14日被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以其犯损害商品声誉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PNAS:揭示田间害虫发生显性突变对转基因Bt作物产生抗性
研究人员发现害虫正在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适应转基因作物(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这一发现特别强调了密切监控和防范害虫对生物技术作物产生抗性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