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物种形成顺其自然

跨越基因组的基因流在物种形成期间持续发生着,这意味着物种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持续地分化。

2013-11-14

PLOS ONE:科学家发现最古老昆虫交配化石

科学家发现了最为古老的昆虫交配化石,那是一对生活在侏罗纪时期的昆虫。

2013-11-12

J Gen Virol:孙兵等揭示PB1亚基对病毒种传播的作用

11月16日,国际病毒学期刊Journal of General Vir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孙兵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Amino acids 473V and 598P of PB1 from an avian origin influenza A virus contribute to polymerase activity especially in mammalia

2012-11-18

PLoS One:大型膜蛋白Uif对抗Notch信号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PLoS One上刊登了来自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和美国辛辛那提儿童研究基金会的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Uif, a Large Transmembrane Protein with EGF-Like Repeats, Can Antagonize Notch Signaling in Drosophila,”...

2012-11-18

PLoS Biol:缪炜等揭示四膜虫交配型决定分子机制

3月26日,《PLoS Biology》以封面文章发表了题为“Selecting One of Several Mating Types through Gene Segment Joining and Deletion in Tetrahymena thermophila”的研究论文(http://www.plosbiology.org/)...

2013-03-29

PLoS ONE:禾本科BEP分支及近缘物种比较研究新进展

BEP分支——即竹亚科 (Bambusoideae)、稻亚科 (Ehrhartoideae) 和早熟禾亚科 (Pooideae),是禾本科 (Poaceae) 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最近十几年以来,研究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BEP分支的系统发育关系仍然存在争议。值得欣喜的是,近两年来,研究人员利用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信息,支持竹亚科和早熟禾亚科具有更近缘的系统关系。

2013-06-05

New Phytologist:喜马拉雅红豆杉的物种形成和居群演化机制探讨

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后导致的青藏高原隆升是新生代以来地球上最重大的地质历史事件之一,它深刻地影响了青藏高原及邻近地区的气候和环境,进而对该地区生物类群的起源与演化产生了极大影响。更新世以来冰期和间冰期的反复作用,进一步影响到该地区物种的分化、迁移和扩散。

2013-06-05

澳洲发现新物种:粉红蛞蝓和肉食性蜗牛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目前,澳大利亚偏远山脉地区最新发现两支新物种,体型较大的荧光粉红色蛞蝓和一种肉食性蜗牛。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卡普塔尔山脉发现一种奇特的大型粉红蛞蝓,体长可达到20厘米,主要以苔藓为食 左图是Triboniophorus graeffi蛞蝓,右图是肉食性蜗牛 栖息两种新物种的卡普塔尔山脉丛林 粉红色蛞蝓体长可达到20厘米,肉食性蜗牛则以素食蜗牛物种为食...

2013-05-31

:发现牛肝菌新物种

牛肝菌(boletes)具有重要经济和生态价值,不少种是世界著名的野生食用菌,部分种是有名的毒菌,多数种是树木外生菌根菌。该科真菌形态多样、结构繁杂、分布广泛、平行进化与趋同进化并存,系统亲缘关系复杂,分类困难,食用物种和有毒物种容易混淆而导致毒菌中毒。

2013-01-20

ZJLS:张亚平等宝兴树蛙复合体物种系统进化研究获进展

扩散和地理隔离在物种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高海拨环境下的两栖动物长期栖息于较为寒冷的气候条件下,自身活动性较差,而青藏高原东缘山区受高原隆起影响,地质结构极端复杂,这使得居于青藏高原东缘的宝兴树蛙成为研究进化和物种形成的良好材料。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