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Mol Psycho:激活特定神经元能够缓解雄性小鼠的抑郁症状

2019年2月19日 讯 /生物谷BIOON/ --在最近一项研究中作者发现:直接激活一种兴奋性神经元可能有助于缓解抑郁症状,至少对男性而言如此。在这一研究中,作者通过观察前额叶皮层(这是一个涉及复杂行为的大脑区域,并且已知在重度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发现SIRT1基因在兴奋性神经元中失活,是造成症状的原因。相关结果发表在《Molecular Psychiatry》杂志上。(图片来源:

2019-02-19

当细胞如玻璃般清透:前所未有精细度绘制小鼠大脑

现有技术可使组织像玻璃一样清晰透明并将其膨胀至其原始尺寸的数倍,这为窥探生物系统的内部运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2018年3月,日本的研究人员以前所未有的精细度绘制了小鼠大脑的细胞组成。日本RIKEN生物系统动力学研究中心的系统生物学家上田泰己及其团队,使用一种名为CUBIC-X的技术,绘制了一张小鼠大脑图谱。他们采用化学方法标记了大脑中的每个细胞,然后在将大脑透明化的同时将其尺寸扩大了十倍。随后

2019-02-08

科学家破解小鼠暗觉醒机制

 “太阳晒屁股了,孩子该起床了!”——想必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睡得好好的,突然窗帘打开,一道明光破窗而入,瞬间人就清醒了一大半。人类或许很难想象,小老鼠这样的夜行动物们在白天呼呼大睡时,如果环境突然暗下来,它们也会在几分钟内迅速苏醒。是什么机制影响了我们的睡眠和觉醒?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研究员黄志力和教授曲卫敏的科研团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这些问题的探究。1月31日,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当

2019-02-03

科学家在小鼠体内成功制造出可供移植的功能性B细胞

2019年2月13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tem Cell Report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McGovern医学院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由小鼠胚胎干细胞衍生的功能性B-1细胞在移植到小鼠机体后能长期植入并分泌天然抗体,研究者非常感兴趣研究多能干细胞产生的B-1细胞,因为其能作为一种新型疗法来治疗多种免疫性障碍。图片来源:Momoko Yoshimoto研究者

2019-02-13

首个高度模拟人类乙肝病毒感染的肝硬化小鼠模型诞生

厦门大学夏宁邵教授团队和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君教授团队历经5年的协同攻关,建立了国际上第一个高度模拟人类乙肝病毒(HBV)自然感染诱发的慢乙肝肝硬化小鼠模型。疾病动物模型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基石,尤其是重大、突发传染病暴发时,适宜的疾病动物模型可为及时发现病原体、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强大保障,原创的疾病动物模型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生物医药科研水平的标志。2019年1月30日,该研究结果以“HBV infe

2019-02-08

科学家发现小鼠通过染色体聚集辨别气味

 1月9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科研人员在Nature上发表了题为“LHX2- and LDB1-mediated trans interactions regulate olfactory receptor choice”的文章,发现在小鼠嗅觉感觉神经元中(olfactory sensory neuron,OSN),多个染色体的某些区域聚集在一个结构中,该结构控制鼻子中全部嗅觉受体基因的表

2019-01-22

PNAS:新型抗生素能够治疗小鼠的眼睛失明

2019年1月14日 讯 /生物谷BIOON/ --来自英国,美国,日本和德国的一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抗生素,可以杀死引起河盲症的寄生虫中幼虫生长所必需的一种细菌。在他们发表在《PNAS》杂志上的论文中,该小组描述了他们对抗生素的开发以及它在治疗小鼠河盲症方面的有效性。河盲症是由寄生虫蠕虫引起的疾病。当幼虫在皮肤下方时,人们就会被感染。在许多情况下,感染会导致严重的瘙痒,导致毁容;当幼虫进入眼睛时

2019-01-14

研究揭示酵母染色体端粒粘附到细胞核内膜上的调控机制

 国际学术期刊Nucleic Acid Research 和Structure 分别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陈勇研究组题为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chromosome attachment to the nuclear envelope by an inner nuclear membrane protein Bqt4 in fission

2019-01-12

CMGH:科学家们开发出研究先天性巨结肠症的小鼠模型

2019年1月8日 讯 /生物谷BIOON/ --大约每5,000个婴儿中就有一个患有先天性巨结肠症。由于缺乏神经元,肠道内容物不能正常通过,导致便秘和结肠肿大、该疾病能够通过手术切除受影响的肠道部分来治疗,但患者仍然处于小肠结肠炎或肠道炎症的高风险中。大约一半的先天性巨结肠病例是由一种名为RET的基因突变引起的。 RET是一种大分子蛋白受体。在发育期间,由两种称为GDNF和GFRα1的蛋白质形成

2019-01-08

研究发现端粒DNA G三联体多种结构与折叠路径

DNA是生物遗传信息的重要载体,除了经典双螺旋结构外,在真核生物染色体基因调控序列以及端粒中还广泛存在一种G四联体结构。G四联体结构在调控基因表达和维持基因组稳定性等生物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单分子荧光技术是观察与测量生物大分子构象变化的重要手段,非常适合观察G四联体结构的折叠过程。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软物质物理重点实验室从2002年开始逐步建立起包括单分子荧光、磁镊以及原子力显微镜技术的单分子

2018-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