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 Commun:无需基因改造,延长端粒就可显著延长寿命,抗击衰老

2019年11月5日讯/生物谷BIOON/---端粒是位于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核蛋白结构。它们由串联重复的TTAGGG DNA序列组成,这种序列被称为shelterin的六蛋白复合物所结合。端粒对于DNA修复活性和保护染色体末端免受DNA降解至关重要,它们在染色体稳定性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所谓的“末端复制问题(end replication problem)”,端粒随着细胞的每一次分裂而缩短。人类

2019-11-05

Nat Neurosci:科学家成功在小鼠大脑中研究人类小胶质细胞的功能 有望开发阿尔兹海默病新型疗法

2019年11月12日 讯 /生物谷BIOON/ --一直以来,人类大脑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研究对象,大脑扫描的分辨率和其所能提供的信息也非常有限,而且研究者也无法利用体外方法来完全复制脑细胞中重要的微环境;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Neuroscienc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Flanders生物技术研究所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方法,其开创了将人类大脑小胶质细胞移植到小鼠大脑中的

2019-11-12

我国科学家全面描绘DUX在小鼠胚胎基因组激活中的作用

 2019年10月7日,来自同济大学的高绍荣教授研究团队在Cell Research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Precise temporal regulation of Dux is important for embryodevelopment”的文章,对Dux在早期胚胎中的作用做了全面描绘。该团队通过设计直接靶向所有Dux重复序列区域的小向导RNA(sgRNA)得到的Dux敲除小鼠。由

2019-10-30

SN2019:在活小鼠中首次鉴定出寿命高达90天的神经干细胞

2019年10月24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未正式公开的研究中,瑞士苏黎世大学神经科学家Gregor Pilz观察到神经干细胞在年轻的活体小鼠的大脑中变成了神经元,这一壮举在不久前还被认为是不可能的。他的最新实验表明小鼠的大脑中还有另一群自我更新的神经干细胞,其中的一些神经干细胞的寿命比他之前记录的首批神经干细胞的寿命要长。Pilz于2019年10月22日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神经科学学会

2019-10-24

Science:新研究揭示小鼠小脑与人类存在很大不同

2019年10月20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针对大脑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意大利、英国、法国和以色列的研究人员发现小鼠小脑可能并不是人类小脑的良好模型。相关研究结果于2019年10月17日在线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Spatiotemporal expansion of primary progenitor zones in the developing human

2019-10-20

雄性和雌性小鼠大脑中或存在不同类型的脑细胞!

2019年10月19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加州理工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在雄性小鼠中发现了罕见的大脑细胞类型,同时在雌性小鼠中也发现了另外一种特殊类型的大脑细胞,这些存在于大脑特殊区域的性别特异性细胞在控制攻击性和交配行为上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图片来源:CC0 Public Domain研究者David Anderson表示,相关

2019-10-19

Science子刊:Lrrk2等位基因在小鼠的微生物感染过程中以性别依赖的方式调节炎症

2019年10月21日讯 /生物谷BIOON /--富含亮氨酸的重复激酶-2 (leucine-rich repeat kinase-2,LRRK2)基因的变异与帕金森病、麻风病和克罗恩病(以炎症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三种疾病)有关。LRRK2在粒细胞和CD68阳性细胞中高表达,可能具有先天免疫功能。图片来源: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在一项近日发表在《Science

2019-10-21

端粒酶研究领域的重要成果!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多篇研究报告,共同聚焦科学家们在端粒酶研究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分享给大家!图片来源:Vimeo【1】PNAS:促进癌症的端粒酶也能保护健康细胞doi:10.1073/pnas.1907199116马里兰大学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新研究揭示了端粒酶的新作用。端粒酶在正常组织中唯一已知的作用是保护某些定期分裂的细胞,如胚胎细胞、精子细胞、成体干细胞和免疫细胞。科学家们认为,端粒酶在所

2019-09-27

PNAS:失控的线粒体会引起细胞端粒损伤

2019年9月28日讯 /生物谷BIOON /——匹兹堡大学希尔曼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为长期以来的观点提供了第一个具体证据,即患病的线粒体污染了它们本应提供能量的细胞。这篇近日发表在《PNAS》上的论文涉及一项因果实验,目的是启动线粒体连锁反应,这种反应会对细胞造成破坏,一直到遗传水平。图片来源:Qian et al. (2019), PNAS匹兹堡大学医学院和希尔曼癌症中心的药理学和化学生物学教授

2019-09-28

PNAS:揭示新生小鼠心脏再生之谜

2019年9月14日讯/生物谷BIOON/---长期以来,心脏病患者寻求的圣杯一直是一种再生健康心脏组织的方法,但到目前为止,重建受损心脏所需的基本构件仍然难以找到。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揭示了在目前已知在受伤后重新长出大部分心脏组织的唯一哺乳动物---新生小鼠---中心脏再生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9年9月10日的PNA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

2019-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