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阿尔茨海默氏症有望接种疫苗预防
日本研究人员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向患有阿尔茨海默氏症的实验鼠血管中注射一种基因物质,成功使得负责分解β淀粉样蛋白的基因在脑内发挥作用,实验鼠的病症得到明显改善。这使得将来有可能以接种疫苗的形式来预防这种常见疾病。 一种名为脑啡肽酶的分解酶发挥着防止β淀粉样蛋白蓄积的功能,β淀粉样蛋白的蓄积被认为是导致阿尔茨海默氏症的原因。但随着年龄增长,一些人负责生成脑啡肽酶的基因功能出现衰退,从而导致发病。
RNN: 何首乌或有助防治阿尔茨海默氏症
我国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荷兰《恢复神经学和神经科学》(Restorative Neurology and Neuroscience)杂志上报告说,何首乌中所含的成分二苯乙烯苷可能有助于防治阿尔茨海默氏症,该成分有效抑制了患病实验鼠的一些相关症状。 阿尔茨海默氏症又称早老性痴呆症,其病因是大脑中一些蛋白质异常堆积,阿尔法突触核蛋白就是罪魁祸首之一。
贺福初:生命科学进入大发现时代
近日,来自军事医学科学院、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的贺福初院士介绍了生命科学领域的“大发现时代”,指出集多种组学之大成的“生命组学”研究模式已现端倪,大发现时代将如影随形。相关论文发表在《中国科学: 生命科学》2013年第一期。 自然科学史表明,当人类对某一领域的认知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常常会出现一位甚至数位科学大家,促使一系列重大发现纷至沓来,相关学科因而进入“大发现时代”。
Nature:阿尔茨海默氏症病因新解读
由美国麻省大学医学院、波恩大学和德国先进欧洲学习与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组成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在新研究中证实一个众所周知的免疫炎症过程在阿尔茨海默氏症的病理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一过程导致生成了成熟的促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B),与机体抵御感染相关,因此被确立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个临床靶点。
Nature:揭示机体炎性过程和阿尔兹海默氏症发病相关联
2012年12月20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等处的研究者揭示了一种已知的免疫炎性过程在阿尔兹海默氏症发病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这个炎性过程会引发前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B)的成熟产量,而且该炎性过程也涉及机体抵御感染的防御力,目前临床上使用该过程作为开发风湿性关节炎的靶点疗法。相关研究刊登于近日的国际杂志Nature上。
Neurology:揭示阿尔兹海默氏症患者患癌症风险较低
2013年7月14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刊登在国际杂志Neur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的研究者表示,患阿尔兹海默氏症的老年人并不太可能患癌症,而且患癌症的老人也不太可能患阿尔兹海默氏症。 研究者Massimo Musicco表示,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患癌症以及阿尔兹海默氏症的人越来越多,理解其背后的发病机制对于我们开发两种疾病的新型疗法至关重要。
Nat Commun:阿尔茨海默氏症的一个特别受体
一个特定受体的缺乏会加快与“阿尔茨海默氏症”相关的斑块在脑中的积累。在线发表在本期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这一发现表明,这类受体可能代表着开发“阿尔茨海默氏症”治疗方法的一个有希望的目标。 “阿尔茨海默氏症”是西方最常见的痴呆症之一,人们关注的重点一直是β-淀粉质斑块在脑中的沉积,认为这是该疾病病情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
默沙东阿尔茨海默氏症BACE抑制剂MK-8931 Ib期临床取得积极数据
2013年7月15日讯 /生物谷BIOON/ --默沙东(Merck & Co)7月14日公布了在轻度至中度阿尔茨海默氏症(Alzheimer's Disease)患者中开展的有关实验性口服β-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BACE1或β分泌酶)抑制剂MK-8931的Ib期临床试验结果。 该项研究中,以β淀粉样蛋白的水平作为BACE活性的一种衡量方法。
礼来启动阿尔茨海默氏症单抗药物solanezumab新III期临床试验
2013年7月15日讯 /生物谷BIOON/ --尽管实验性阿尔茨海默氏症(Alzheimer's)单抗药物solanezumab的2个III期试验均惨遭失败,但礼来(Eli Lilly)上周五宣布,计划开展一项新的III期临床研究,此次将仅专注于那些似乎对solanezumab治疗有反应的轻度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