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PNAS:揭示细菌混合酸发酵过程中甲酸盐通道蛋白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

2012年8月14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弗莱堡大学的研究者收集了细菌甲酸盐转移蛋白(细菌重要代谢过程的蛋白质)精确数据信息,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结果将对于开发新型抗生素的活性成分带来很大希望。相关研究成果刊登在了国际著名杂志PNAS上。

2012-11-18

FDA:钠亚硝酸盐注射液用于治疗氰化物中毒获批准

近日,美国食品药监局(FDA)批准Hope医药公司钠亚硝酸盐注射液同钠硫化硫酸盐共同用于治疗氰化物中毒。 钠亚硝酸盐注射液(NDC 60267-311-10)的包装是每小瓶10毫克。 公司称钠亚硝酸盐注射液用于儿童和成人。 为了达到FDA新要求,公司运用标准生产,纯钠硝酸盐成分通过了FDA 的批准。

2012-04-17

Diabetes Care:邻苯二甲酸盐可致糖尿病风险提高

近日,乌普萨拉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糖尿病护理》杂志上发表论文称:化妆品和塑料中的邻苯二甲酸盐和与老年人患糖尿病的风险之间有关联。即使血液循环中邻苯二甲酸盐含量适度增加的话,患糖尿病的风险也会增加一倍。 乌普萨拉大学环境医学职业与环境医学科副教授Monica Lind表示:虽然我们的研究结果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证实,但这项研究结果至少证实某些情况下,化学物质可以促进糖尿病的发展。

2012-11-18

上海应物所铼[188Re]依替膦酸盐注射液临床试验获进展

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放药中心的科研人员在国家、中国科学院、上海市等多项基金的资助下,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研制成功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I类创新药物——铼[188Re]依替膦酸盐注射液(188Re-HEDP)。目前已完成I期临床试验,通过了国家药品审评中心的审评,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颁发的药物II期临床试验批件(批件号为2011L01532),同意继续进行II期临床试验研究。

2012-02-03

FDA:口服骨疏松药(二膦酸盐)或增食道癌风险

2011年7月21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审查公布的研究数据评估使用口服双磷酸盐药物是否会增加食道癌风险。在评估此风险的研究中有相冲突的结果。 FDA认为,口服双磷酸盐类药物在减轻骨质疏松症病人的骨折风险的益处超过其潜在的风险。 FDA正在进行安全审查,公司并没有因为服用双磷酸盐药物增加食道癌风险而停止销售。还有重要的一点需要注明,食道癌的发生是罕见的,尤其在女性中。

2011-07-29

New Phytol:研究揭示水稻吸收亚硒酸盐分子机制

利用遗传改良提高水稻根系吸收硒能力,进而提高大米硒含量是一条理想的途径。

2013-11-13

Nature:一个硝酸盐/亚硝酸运输蛋白的结构

硝酸盐对氮代谢至关重要,但亚硝酸盐在细胞中会是有害的,因为它会被还原成对细胞有毒的一氧化氮。因此细胞亚硝酸盐会被相关通道和运输因子从细胞中迅速清除,或被吸收酶还原成铵或双氮。令人吃惊的是,我们对硝酸盐运输知之甚少,但现在,细菌硝酸盐/亚硝酸盐运输蛋白NarK在有基质和没有基质两种情况下的X-射线晶体结构已被确定。

2013-06-19

新离子色谱技术检测青稞制品中溴酸盐

摘要:溴酸盐,难溶于水,且受热后易分解。溴酸盐在国际上被定为2B级的潜在致癌物,它是矿泉水以及山泉水等多种天然水源在经过臭氧消毒后所生成的副产物。 近日,由西藏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承担实施的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青稞制品中溴酸盐检测方法的研究”通过了专家组的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设计方案合理,技术路线正确,资料齐全,数据准确翔实,完成了计划任务书规定的研究内容。

2013-05-31

Mol Microbiol:揭示丙酮酸盐调节形成绿脓杆菌生物被膜的分子机制

2012年9月9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著名杂志Molecular Microbiology上的名为“Microcolony formation by the opportunistic pathogen Pseudomonas aeruginosa requires pyruvate and pyruvate fermentation”的研究报告中...

2012-09-10

Science:细胞质膜磷酸肌醇4磷酸盐的新功能

6月21日,Science在线报道了人类对磷酸肌醇4磷酸盐(PI4P)在细胞质膜中重要作用的新认识。 磷脂酰环己六醇(4,5)- 二磷酸[PI(4,5)P2]是细胞质膜(PM)中一种含量很少的磷脂。但它却可行使许多细胞质膜(PM)的功能。而其合成的前体,磷酸肌醇4磷酸盐(PI4P),除了合成PI(4,5)P2以外,此前却没有被发现具有其他PM功能。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