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盘点】浅析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安全

2016年5月8日/生物谷BIOON/--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细胞, 也缩写为iPSC)最初是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于2006年利用病毒载体将四个转录因子---Oct4, Sox2, Klf4 和c-Myc--导入到小鼠小鼠胚胎或皮肤纤维母细胞中,使其重编程而得到的类似胚胎干细胞的一种干细胞类型,产生

2016-05-08

Cell Stem Cell:线粒体DNA突变潜藏于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中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首次证实一个存在已久的假设:当变老时,基因突变积累在人们的线粒体(即细胞能量工厂)中。

2016-04-19

PLoS Genet:诱导性多能干细胞不会产生导致癌症的基因突变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血细胞制造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而且不会在这种干细胞中引入随后可能导致癌症产生的基因变化。

2016-04-11

PNAS:科学家研发出首个成体诱导性专能干细胞

4月4日,来自于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的研究团队在顶级期刊PNAS上发表一篇文章,首次开发出一个革命性干细胞修复技术。该技术能够成功将脂肪和骨骼细胞重新诱导成专能干细胞,并有望应用于包括脊柱损伤、骨折在内的

2016-04-08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移植恢复兔子视力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以一种反映整个眼睛发育的方式证实利用人干细胞产生几种关键类型的眼组织是可行的。

2016-03-14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制造效率提高20多倍!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Kejin Hu博士及其同事们发现一种重编程因子可将皮肤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人iPSCs的效率增加了20多倍,将重编程时间缩短几天,同时提高重编程质量。

2016-03-09

Cell Stem Cell:组蛋白突变体可增强诱导多能干细胞的重编程作用

来自日本理化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鉴别出了一组组蛋白,其可以明显增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的产生,而且其也是诱导全能干细胞产生的关键。

2014-02-09

PNAS:首次利用Sox2将脐带血细胞直接转化为诱导性神经元样细胞

在一项新研究中,来自美国沙克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新方法:利用一种被称作转录因子的蛋白来讲脐带血细胞转化为神经元样细胞(neuron-like cell)。这种神经元样细胞有可能被用来治疗一系列神经疾病,包括中风、创伤性脑损伤和脊髓损伤。 研究人员证实这些来自中胚层(mesoderm)的脐带血细胞的能够转换到外胚层细胞,而正是外胚层细胞产生脑细胞、脊髓细胞和神经细胞。

2012-11-18

Stem Cells:猪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不产生肿瘤

猪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图片来自J Mol Cell Biol (2009) 1 (1): 46-54, doi: 10.1093/jmcb/mjp003 [本文根据美国物理组织网(Physorg.com)2011年12月9日的一篇英文新闻而编译] 鼠类研究对测试很多人类疗法---包括药物---的疗效很可能是不足够的,因为不论鼠类的来源或身份,50%的化学物在它们身上测试为致癌物阳性。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