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抗体诊断试剂已接近临床试验完成阶段

湖北省一位危重症病人出现符合感染新冠肺炎的症状,但做了4次核酸检测才出现“双阳”结果;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一位武汉来京的发热肺炎患者,同样经过4次核酸检测才最终确诊新冠病毒阳性……近日,全国各地出现多例核酸检测“假阴性”病例,引发广泛关注。核酸检测为何频频出现“假阴性”结果?如何提高检测结果准确性? 2月8日深夜,中国疾控中心主任、中科院院士高福通过《中国科学报

2020-02-09

Nat Commun:高通量诊断方法可提高癌症诊断效率

近日,贝勒医学院,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开发了单针活检技术进行肿瘤诊断,基于这一技术,研究人员能够对癌症生物学取得更加深入的认识,从而有助于新型疗法的开发。

2020-01-29

对话院士王福生:建议把“新冠”诊断权限放给部分有能力的医院

王福生,中国科学院院士,新型冠状病毒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科研攻关专家组专家,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诊疗与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暴发以来,王福生一直战斗在一线。北京地区最早治愈出院的两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就是由他所率领的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团队完成的。近日,新华社记者专访王福生院士。治愈率与病

2020-02-07

elife:脑功能生物标志物有助于诊断隐藏性失聪

近日麻省研究人员做出的一项新研究,揭示了两个能够解释人们在嘈杂环境中无法有效交流的生物标志物。这项研究于上周在线发表在科学杂志《eLife》上,可以为隐性听力损失的临床测试提供信息。

2020-01-30

肿瘤精准免疫诊断领域有哪些趋势

 千百年来,癌症一直是人类生命健康的最大威胁。据《2017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统计,我国每年有约1万人确诊为癌症,平均每分钟就有7个人确诊。免疫疗法为肿瘤治疗带来新的希望,反应率成瓶颈肿瘤免疫疗法(Immuno-Oncology Therapy,I-O)首次出现于 19世纪末期,经过130多年的漫长探索,终于开始被人们视为最有希望攻克癌症的手段。2

2020-01-15

Nature:诊断乳腺癌 人工智能完胜人类专家!

2020年1月6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谷歌健康公司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计算机程序,其能通过常规扫描,以比人类专家更高的准确率对乳腺癌进行诊断和检测。图片来源:medicalxpress.com乳腺癌是女性群体中最常见的一种癌症类型,仅去年一年就有超过200万的新确诊病例,在没

2020-01-06

Nat Biotechnol:科学家开发出有望加速癌症诊断的新技术—scTRIP

2020年1月6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Biotechn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便宜快速的方法来检查单一细胞中的遗传差异,就能够接收到的信息而言,该方法的性能优于现有的技术,这种新方法有望成为单细胞研究的新标准,并有望用于对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疾病进行临

2020-01-07

研究发现用于诊断肺纤维化的小分子荧光探针

12月2日,国际期刊Analytical Chemistry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李佳课题组和浙江大学李新课题组合作开展的利用小分子荧光探针进行肺纤维化诊断的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开发出一种可用于无创、无放射性诊断肺纤维化的一氧化氮荧光探针PNO1,为肺纤维化的早期诊断以及药物的筛选提供了快速高效的新方式。肺纤维化是由多种诱因引起的肺部炎症,肺泡

2020-01-03

我国学者最新研究表明:外泌体miRNA或将更适合结肠癌早期诊断

 结肠直肠癌(CRC)是全球诊断率排名第三的消化道恶性肿瘤。2018年,约有881,000人死于CRC。据统计,超过70%的CRC位于结肠,也就是结肠癌(CC)。CC在北美、欧洲和澳大利亚等地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非常高。近年来,亚洲国家CC的发病率也逐年递增,CC的诊断和治疗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早期CC患者可以通过手术等手段得到治疗,5年生存率

2020-01-02

开展产前筛查技术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和开展产前诊断技术医疗机构基本标准有新通知

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关于印发开展产前筛查技术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和开展产前诊断技术医疗机构基本标准的通知,具体内容如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进一步加强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工作,完善服务网络,我委对《卫生部关于印发〈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相关配套文件的通知》(卫基妇发〔2002〕307号

202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