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中国科大实现哺乳动物裸眼红外图像视觉能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薛天教授研究组与美国马萨诸塞州州立大学医学院(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Medical School)韩纲教授研究组合作,结合视觉神经生物医学与创新纳米技术,首次实现动物裸眼红外光感知和红外图像视觉能力。该研究成果于2019年2月28日(美东时间)在线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Cell》上,并被《Cell》杂志选为本期唯一科普视频
研究揭示复杂光流运动视觉错觉产生的脑神经机制
2月19日,《神经科学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随着光流:真实光流运动向错觉光流运动转换的脑神经机制》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科院灵长类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视知觉脑机制研究组完成。光流运动(Flow motion)视觉错觉包括旋转错觉、收缩和扩张错觉以及螺旋运动错觉。结合心理物理实验和脑功能核磁成像技术,该研究组
发现第二种初级视觉皮层
2019年1月12日/生物谷BIOON/---视觉系统很可能是大脑中最容易理解的部分。在过去的75年里,神经科学家们已详细地介绍了进入你眼睛的光波如何让你识别你祖母的脸部、跟踪飞行中的鹰,或者阅读这句话。但是,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员对视觉科学的一个基本方面提出了质疑,指出即便是得到最好研究的大脑部分仍然会有很多惊喜。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9年1月4日的Scienc
Nat Commun:高分辨率成像技术首次揭示活跃大脑的皮层结构
2019年1月6日 讯 /生物谷BIOON/ --正如医生们使用超声波检查,CT和MRI扫描身体,天文学家利用太空望远镜,自适应光学器件和不同波长的光线进一步观察宇宙,神经科学家们也在寻求新的方法来观察大脑内部的结构。最近出现的三光子显微镜让他们比以往更深入地了解脑细胞。现在,基于对该技术的实质性改进,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们已经开展了第一项研究:通过每个视觉皮层,特别是下面神秘的“亚平面”结构,观
人脑视觉信息编解码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现代认知神经科学以及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的不断发展使得采用科学手段对大脑视觉皮层信号进行解读成为可能。研究人脑视觉信息解码模型不仅可以加深人们对人脑视觉信息处理机制的研究,还可以有力地促进新一代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 BCI)技术的发展。尽管现有的
研究发现调控皮层中间神经元发育成熟的新机制
12月7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晓群研究组在国际脑科学杂志CerebralCortex上在线发表了题为Early Excitatory Activity-dependent Maturation of Somatostatin Interneurons in Cortical Layer 2/3 of Mice 的研究成果,该工作系统阐明了运动皮层M2中Somatostatin(SST)阳性
研究解析大脑皮层神经元信息的读码机制
9月20日,《神经元》期刊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中科院灵长类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空间感知课题组的题为《通过结合决策信号的测量与微电流刺激的干扰两种方法来解析大脑神经元信息的读码机制》的研究论文。在该研究工作中,科研人员在清醒猕猴执行空间运动方向辨别任务的同时,记录了大脑皮层中上颞叶内侧皮层、中颞叶皮层和腹顶内皮层三个脑区的神经元反应,通过数学方法分离了这
研究发现头部转动可以灵活地抑制视觉运动后效
大多数视觉相关的心理学实验会要求受试者静坐在显示器前,保持头部固定,看着屏幕上的视觉刺激完成实验任务。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人们观察这个世界时,自身却常常处于运动的状态。因此,传统的心理物理方法对于研究自身运动(例如头动)下的视觉加工存在着局限。为了研究自身运动对视觉加工的影响,以往的研究者们常使用机械装置,例如让受试者坐在机械平台上,在平台进行转动或平动时完成视觉任务。但是机械装置一般造价昂贵,体积
Neuroimage:大麻使用者大脑皮层存在过度激活
2018年9月7日 讯 /生物谷BIOON/ --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BrainHealth中心最近的研究表明,与非使用者相比,大麻使用者在大脑休息状态下的大脑皮层活跃水平相对较高。该研究的主要作者,脑保健中心的研究科学家Shikha Prashad博士说,由此产生的“吵闹的大脑”可能会损害大脑活动并破坏认知过程。“这项研究是第一个描述全球皮层活跃性以及大麻使用者休息期间的半球间和半球内功能连接
初级视觉皮层功能结构研究获进展
5月14日,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蒲慕明研究组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初级视觉皮层中内部连接及反馈连接的功能结构》的研究文章。这项工作建立了一套旨在研究脑区间连接的双色钙成像方法,并利用这种方法对树鼩中投射至初级视觉皮层(V1)的两条输入通路的功能结构进行了探讨。大脑皮层是由负责不同功能的很多区域所组成的。即使在单个区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