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Nerosci:你是我的眼:视网膜变性疾病如何让人失去光明
2014年10月20日 讯 /生物谷BIOON/ --发表在国际杂志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蒙特利尔临床研究学院的科学家揭开了一项重大的研究突破,研究人员在视网膜中发现了一种关键蛋白,其在感光
FDA授予拜耳Eylea突破性疗法认定——有望成为首个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药物
Eylea有望成为首个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治疗药物,上月Eylea获FDA和欧盟批准用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是该药的第3个适应症。
干细胞探秘:让视网膜“重生”
山中伸弥拿到了诺贝尔医学奖,全世界数以百万计的干细胞研究者也同时吐气扬眉了一把。这种神奇的细胞被科学家们称之为“上帝细胞”,如同上帝粒子一样,它能分化、成长为人体的任何器官,眼、耳、鼻、喉、大脑、肾脏、神经……当然也包括视网膜。
NRR:葛根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一项在许旺细胞中的研究报告发现,一种广泛应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葛根的有效单体成分-葛根素可以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抑制许旺细胞的凋亡。研究中,许旺细胞被培养于高糖环境中,加入不同浓度的中药单体葛根素后,研究者发现葛根素可以抑制高糖环境中活性氧及8-羟基脱氧鸟苷的生成,提高线粒体膜电位,降低bcl-2、bax蛋白及mRNA的表达,减少caspase-9及caspase-3的活化...
Neuron:斑马鱼发育期视网膜兴奋性突触功能的长时程增强
Neuron杂志于8月9日发表了上海生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杜久林研究组题为“斑马鱼发育期视网膜兴奋性突触功能的长时程增强”的研究论文。该工作通过运用在体研究方法,首次发现了视网膜突触功能在发育时期具有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 LTP)的能力。该工作主要由博士生魏宏平等在杜久林研究员的指导下完成。
PLoS One:揭示引发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脑细胞的病变的非沉默转座子
2012年9月8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冷泉港实验室(CSH)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转座子在基因组上的跳跃或许具有潜在引发基因组损伤的可能性,这或许会引发包括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阿尔兹海默氏症等在内的严重的神经变性疾病。相关研究成果刊登在了9月6日的国际杂志PLoS One上。
Diabetes: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近日,新南威尔士大学研究人员发表论文证实:新发现的生物标志物可能最终有助于糖尿病的新治疗方法诞生。 研究人员表示:糖尿病患者病变的早期诊断和识别一直是个难题。据估计高达50%的糖尿病患者出现神经损伤。 研究人员对比分析研究了无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和有神经病变糖尿病患者之间的神经兴奋性,结果发现神经病变糖尿病患者并没有出现不可逆的神经损伤,但在临床症状出现前仍可表现出兴奋异常。
Nat Cell Biol:发育中视网膜细胞的瓦氏效应
近日,研究者发现处于增殖期的非洲爪蟾的视网膜细胞采用的是有氧糖酵解而不是氧化磷酸化。表明以往Warburg effect只发生在肿瘤细胞中的认识是片面的,Warburg effect或许普遍存在于增殖代谢中。相关论文发表在近期的Nature Cell Biology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