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视网膜的方向感

哺乳动物视网膜的运动检测过去一直被认为在很大程度上依靠“ 星爆无长突细胞”(SACs)的树突的内在生物物理。

2014-05-18

日本已将临床应用人造视网膜

日本大阪大学医学院教授瓶井资弘等人近日开始了一项人造视网膜的临床试验,该试验需要向接近失明的患者眼内植入电极。据称,接受试验的第一例患者的视力恢复到了能够辨别物体形状的程度。

2015-03-26

英国科学家利用胚胎干细胞成功移植视网膜细胞

2013年7月23日讯 /生物谷BIOON/ --英国科学家成功将通过胚胎干细胞技术获得的感光细胞移植成功。尽管近年来胚胎干细胞技术取得长足发展,但应用于临床的进度仍然缓慢。这次实验的成功标志着胚胎干细胞技术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2013-07-24

电脑游戏透露视网膜信息

研究者几十年前就了解到,眼睛除了可以探测到光之外,还能做更多其他的事情。在将信息传送到大脑前,视网膜内的神经元细胞还能处理基本的情景信息,但究竟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处理信息至今仍是一个谜。

2014-07-21

【行云学院】徐国彤: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视网膜变性研究进展

本报告结合间充质干细胞的简要介绍,重点报告我们实验室进来研究所取得的进展,特别是MSC和ADSC在RCS大鼠的移植后的存活、迁移、整合、分化情况,以及这些干预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并对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视网膜变性及其他临床应用进行了预测和展望。

2015-03-26

:皮肤如视网膜用感光功能防晒伤

当你走到太阳下,感受阳光的不只是你的双眼。你的皮肤也与视网膜一样含有光感受器,从而能够迅速对有害的紫外线辐射采取防御。 皮肤通过产生黑色素而变黑,黑色素可以保护DNA不受紫外线的损伤。我们已经知道,在被太阳暴晒几天后,阳光中的UVB紫外线才会使皮肤增加黑色素的产生,以应对皮肤中的DNA损伤。但是,阳光中的UVA紫外线却可以在几分钟内就促进黑色素的产生。

2012-11-18

:利用人类血细胞构建出初始视网膜结构

对人血细胞进行重编程而产生的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s)培养72天后形成初始视网膜结构:这种结构含有一些特化细胞,如它的外层和内层分别存在着光受体细胞(红色)和神经节细胞(绿色),而位于中层的每个细胞核用蓝色表示。这些细胞层类似于人类眼球正常发育时形成的多层结构。

2012-11-18

Nat Cell Biol:发育中视网膜细胞的瓦氏效应

近日,研究者发现处于增殖期的非洲爪蟾的视网膜细胞采用的是有氧糖酵解而不是氧化磷酸化。表明以往Warburg effect只发生在肿瘤细胞中的认识是片面的,Warburg effect或许普遍存在于增殖代谢中。相关论文发表在近期的Nature Cell Biology上。

2012-11-18

FDA批准首个用于成人遗传性眼病的视网膜植入物Argus Ⅱ

2013年2月14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宣布,批准Argus Ⅱ视网膜假体系统作为首个植入式治疗成人晚期视网膜色素变性(RP)的装置。设备由一个小的视频摄像机、发射眼镜、影像处理单元(VPU)和植入型视网膜假体(人工视网膜)组成,取代视网膜退化细胞的功能,并改善患者对图像和运动的感知能力。VPU会将视频摄像机的图像转换成电数据无线传输到人工视网膜上。

2013-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