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节律性调控染色质重塑和脂代谢基因表达的分子开关
5月4日,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Metabolism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丁秋蓉课题组的研究论文“MRG15 orchestrates rhythmic epigenomic remodeling and controls hepatic lipid metabolism”。该研究发现MRG15作为一个进化上保守的表观调控因子在调控肝
研究提出快速识别病毒和细菌的新方法
病毒感染和AMR相关的细菌感染都可以通过筛查患者样本中的DNA来检测。但这种方法是很具有挑战性的,因为病毒DNA的数量很少,而且检测环境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其他的非病毒DNA。所以提高当前测试方法的灵敏度,以及设计出简单可靠的检测目标DNA的方案是目前的迫切需求。通常,标准的方法是设计分子探针,它能与病毒DNA紧密地结合,但不能与非病毒DNA牢固结合。中国科学院
研究发现赖氨酸乙酰化修饰对细菌染色体分离的调控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所副研究员赵维与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赵国屏团队在《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杂志上发表文章"Deacetylation enhances ParB–DNA interactions affecting chromosome segregatio
eLife:基于细菌“超级胶水”的合成性抗体或能有效抵御多种新发病毒感染
2020年5月9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eLif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一种利用细菌强力胶所合成的特殊抗体或能有效中和潜在的致死性病毒,本文研究或能提供一种新方法来预防并治疗新出现病毒的感染,并能潜在用于其它疾病的治疗。图片来源:Garvan Institute of Medica
bioRxiv:人肺细胞和小鼠实验证实瑞德西韦高效抑制SARS-CoV-2的RNA聚合酶表达!
2020年5月10日讯 /生物谷BIOON /——SARS-CoV-2于2019年出现,成为导致新型大流行性病毒性疾病COVID-19的病原体。由于没有获得批准的治疗方法,本次大流行表明迫切需要针对SARS-CoV-2和未来出现的CoV的安全、广谱抗病毒对策。来自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等单位的研究人员近日报告了瑞德西韦--腺苷类似物的一种单磷酸氨基甲酯前药可
最新研究首次揭示细菌细胞壁的精细化结构 有望彻底解决抗生素耐药性问题!
2020年5月7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谢菲尔德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细菌细胞壁结构的首张高分辨率图像,相关研究结果对于阐明抗生素耐药性产生的分子机制至关重要。图片来源:CC0 Public Domain文章中,研究者揭示了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外膜的新型重要结构,相关研究结果对于理解
ACS AMI新突破:新设备能快速检测血液中的有害细菌
2020年4月12日讯 /生物谷BIOON /——工程师们已经发明了一种可以快速检测血液中有害细菌的微型设备,这使得卫生保健专业人员能够查明潜在致命感染的原因,并用药物与之对抗。这项由罗格斯大学的研究人员领导的合作研究发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杂志上。罗格斯大学-新不伦瑞克工程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助理教授
Environment Int:即使短期暴露于较低水平的空气污染也会长期影响基因表达 增加癌症等多种疾病的风险
2020年4月14日 讯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莫纳什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即使短时间暴露于低水平的空气污染中也会影响机体的基因表达,从而增加人群患多种疾病的风险,比如癌症、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等。图片来源:CC0 Public Domain长期
被忽视的细胞信使有助于治疗耐药性细菌感染
在最近一项研究中,来自国家儿童医院的研究人员首次从健康捐献者的血液中分离出细菌性细胞外囊泡,这是更好地了解肠道细菌通过血液与身体其他部位沟通的方式的关键一步。 几十年来,研究人员一直认为循环细菌的细胞外囊泡是令人烦恼的漂浮物,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日益认识到,细胞外囊泡实际上有助于细胞内通讯。
PNAS:新研究有助于消除超级细菌毒素对肠道的毒性
近日,来自莫纳什生物医学发现研究所(BDI)揭示了超级细菌如何阻止肠道中的干细胞发挥其再生功能,进而导致潜在的严重疾病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