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双重抗血小板治疗仍为PCI后药物治疗基石
美国一项综述表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仍为经皮冠脉介入(PCI)后药物治疗的基石。论文7月10日在线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 研究者对PubMed和Cochrane数据库进行了检索,并纳入PCI后药物治疗的相关文献。大型随机对照试验、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被列为首选。共有91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
JEM: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机制被明确
健康骨髓中包含有许多种细胞类型,其中就有负责产生血小板的巨核细胞。Bcl-xL蛋白对于巨核细胞的存活非常重要,在肿瘤患者化疗化后,由于促凋亡蛋白Bax和Bak被活化,骨髓中多种细胞种类会被杀死包括巨核细胞。因化疗对血小板和巨核细胞的毒性缘故,患者体内血小板数量减少。
Cell:武汉大学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治疗方法获进展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Cell在线刊登了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Single-Cell Exome Sequencing and Monoclonal Evolution of a JAK2-Negative 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文章中,研究者研发出了一种解析单细胞基因组的新方法,该研究同时登上了当期Cell研究的新亮点。
Cancer cell:血小板可促进癌症转移
近期,新肿瘤病灶机制的研究发现或将帮助研究人员开发出防止癌症扩散的新药物。相关论文于11月14日发表在国际顶级生物学期刊《细胞》(Cell)旗下的《癌细胞》(Cancer cell)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著名学者Richard O. Hynes,现任麻省理工学院Daniel K. Ludwig教授。其三十年来主要致力于细胞粘附及其对细胞行为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
NEJM:伊屈泼帕可减少慢性肝病患者血小板输注
伊屈泼帕是一种口服促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以色列Deaconess医学中心Nezam H. Afdhal博士等人的这一研究评估了伊屈泼帕治疗接受选择性侵入性治疗的血小板减少症和慢性肝病患者增加血小板计数,减少血小板输注的效果。
JAMA:研究支持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更强力的抗血小板治疗
一个新的涉及近6万患者的队列研究提示,与不伴糖尿病的心肌梗死患者相比,氯吡格雷对伴有糖尿病的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可能较小。 在2012年9月5日发行的美国医学会杂志上发表的该项研究是由以夏洛特.安德松博士为首的一个团队组织实施的。安德松博士来自于丹麦赫勒乌浦的根图福特(Gentofte)医院。 安德松对解释说:“氯吡格雷能减少糖尿病患者的绝对风险是很明确的。
Am J Pathol:米诺环素有望减少1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
2013年10月26日讯 /生物谷BIOON/--近日,悉尼大学科学家们完成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1型糖尿病会改变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和骨髓之间的正常通信,结果加剧炎症反应,并进一步导致糖尿病恶化。 这项研究发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Pathology杂志上,已经证明1型糖尿病人类和啮齿类动物中,骨髓和中枢神经系统之间存在联系,而两者之间的联系又会影响免疫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