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子刊:揭示蓝光和环境温度通过CRY2-CIS1调控RNA选择性剪接及开花时间

CIS1和隐花素CRYs一样,也在进化中保守。动物和人中均有CIS1同源蛋白。该研究进一步发现人的CIS1同源蛋白可直接结合人CRY蛋白,表明CRY通过结合RNA结合蛋白调控基因可变剪接这一新调控机制

2022-11-22

The Plant Cell:揭示环境温度调控蓝光受体隐花素蛋白稳定性的机制

  The Plant Cell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刘宏涛研究组完成的题为Light-Response Bric-A-BracK/Tramtrack/Broad proteins mediate cryptochrome 2 degradation in response to low ambient tem

2021-09-02

Science子刊:联合使用蓝光和植物化学物香芹酚可触发细菌特异性光毒反应,可杀死一系列耐多药细菌

2021年1月12日讯/生物谷BIOON/---耐多药细菌(multidrug-resistant, MDR)是一个紧迫的卫生保健挑战。开发抗生素的替代物是对抗耐多药细菌感染的首要任务之一。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哈佛医学院和中国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报道,两种天然存在的非抗生素方式---蓝光和植物化学物香芹酚(carvacrol)---协同杀灭一系

2021-01-12

研究表明:夜间暴露于蓝光可能会增加结直肠癌风险

蓝光已经成为城市户外照明中越来越常见的组成部分。但是它对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影响呢?巴塞罗那全球卫生研究所(ISGlobal)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由“La Caixa”基金会支持的一个中心,对夜间暴露于室外人工光与结直肠癌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首次研究。这项发表在《Epidemiology》杂志上的研究结果表明,暴露在蓝光中可能会增加患这种癌症的风险。先前的研究发现

2020-08-03

薛天/赵欢揭示夜间蓝光“致郁”神经机制

除了产生视觉,光还可以调节各种生理功能,包括情绪。众所周知,白天使用光疗法具有抗抑郁作用,但据报道,夜间过度暴露于光会导致抑郁症状,昼夜差异影响光的神经机制尚不清楚。2020年6月1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薛天与合肥学院赵欢共同通讯在Nature Neuroscience 在线发表题为“A circadian rhythm-gated subcortical

2020-06-03

Nature子刊:中国科学家发现夜间蓝光会导致抑郁!电子产品最好收起来!

2020年6月4日讯 /生物谷BIOON /——中国多家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大学、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安徽医科大学等)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在夜间反复将实验室小鼠暴露在蓝光下会导致抑郁症状的出现。在他们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上的论文中,该小组描述了他们用实验室老鼠和蓝光进行的实验,以及他们的结果对人类可能意味着什么。除了

2020-06-04

知名科研团队十年研发,港睿科技Raze蓝光宝清新上市

知名科研团队潜心钻研十年,在光催化氧化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为空气净化带来高效解决方案。香港上市集团公司恒基兆业旗下港睿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引进此项技术并应用于Raze蓝光宝喷雾产品,在这个装修旺季甲醛挥发迅猛的时节,清新上市,不仅为千千万万个人用户带来有效、安心的除甲醛新方案,也为各种商业场所提供洁净空气工程服务。 会变蓝的光触媒,能效更高,作用更持久 知名科研团队潜心钻研十年,在光催化氧化

2019-10-14

研究揭示蓝光信号与油菜素甾醇信号协同调控植物开花的新机制

4月23日,New Phytologist 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刘宏涛研究组题为BES1 regulated BEE1 controls photoperiodic flowering downstream of blue light signaling pathway in Arabidopsis 的研究论文,论文揭示了CRY2介导的蓝光信号和内源

2019-05-01

EJPC:照蓝光或能帮助降低血压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2018年11月1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萨里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照射蓝光或能降低机体血压,减少个体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图片来源:commons.wikimedia.org文章中,研究者让参与者全身暴露于大约450纳米波长的蓝光中30分钟,这种剂量

2018-11-12

研究发现蓝光有助于植物合成坚硬细胞壁

高等植物直立生长依赖于维管组织细胞通过细胞壁加厚提供的机械支撑力和形成的长距离运输通道。细胞壁加厚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调控,使得不同类型、不同环境条件下生长的植物形成不同厚度、不同组成和结构的次生细胞壁。次生细胞壁加厚对植物生长发育、作物性状形成(如抗倒伏性状)、细胞壁特性和细胞壁资源利用(如木材材性、纤维生物质转化利用)等具有重要影响。但目前对细胞壁加厚是如何被环境因子调控,其分子机制怎样,还知

2018-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