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篇文章深入剖析肌营养不良性心脏病发生的分子机制
近日,来自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进行性的端粒缩短或许会促进心脏功能减弱及变大,而这会直接导致很多杜氏肌营养不良症患者直接死亡,研究者发现,这种端粒缩短尤其会发生在实验室培养的疾病模型小鼠的心肌细胞中,而且端粒缩短还诱发DNA的损伤进而会导致细胞线粒体功能衰退,最终,心肌细胞就无法有效向全身泵出血液作为营养供给了。
沾了“钱”的营养科学可信吗
科学一直被认为是最接近真理的存在,但在营养与健康领域,时常有研究结论被质疑甚至推翻。近两个月来,关于糖还是脂肪对人体健康影响更大的讨论,已经蔓延到普通大众中。而关于它的争论也从学术范畴变成商业范畴。科
维生素D:营养素而非药物
维生素D,是一类脂溶性维生素,属类固醇化合物。在人类所需的维生素中,维生素D非常特殊,它是一种激素的前体,而且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人体自身可以合成。这一讲教授着重讲了维生素D同DNA作用,参与到蛋白质合成的原理,以及维生素D对癌症、糖尿病、骨质疏松、高血压等诸多疾病的预防及辅助治疗作用。
营养专家呼吁健康从吃好早餐开始
北京2016年10月27日电 /美通社/ -- 10月25日,由中国健康教育中心指导,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中国营养学会、清华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提供学术支持,环球时报、人民网、生命时报、今日头条、新榜
科学家又发现一种延缓衰老的物质——辅酶I
辅酶I(NAD+)是氧化还原反应中一种重要的辅酶,参与DNA修复、细胞代谢等生理过程。近日,来自健康老龄化中心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一项研究发现,辅酶NAD +在衰老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小鼠和线虫中增加NAD+可
研究发现:一种物质能使癌细胞休眠
美国西尔维斯特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蛋白,该蛋白在癌症的发生、转移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这种蛋白聚集在休眠的癌细胞内,形成淀粉样小体。一旦这些淀粉体分解,癌细胞便重新活跃。这项研究结果发
第五届两岸四地营养改善会议创临床营养学界重要里程碑
上海2016年10月9日电 /美通社/ -- 9月22日-24日召开的第五届两岸四地营养改善学术会议再度搭建了两年一次的交流平台。700多位营养学界人士的交流涉及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营养与慢性病的关系、营养制品
科学家成功绘制出人类DNA中的“暗物质”信息
最近,一项刊登于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西安交通大学、萨尔兰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在深入理解人类基因组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250个荷兰家庭中鉴别出大型的DNA突变后,研究人员发现了基因组中部分DNA“暗物质”,相关研究或可帮助全球的研究人员对DNA突变体进行研究,并且利用相关研究结果更好地理解遗传性疾病的发生机制。
Summit携手Sarepta开发新型杜氏肌营养不良药物
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是许多罕见病药物公司竞相追逐的对象。不久前FDA批准了Sarepta公司开发的Exondys 51用于治疗特定基因突变型的DMD患者。这一决定引起了业内的广泛争议。现在有消息传出,Sarepta公司已经和英国的Summit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开发治疗该疾病的新型疗法,整个合约协议最高达到5亿8千万美元之多。
Nat Rev Microbiol:微生物和细胞外矿物质的关键相互作用
日前,一项刊登于国际杂志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上的综述文章指出,一些在土壤、水体以及地下沉积物中富集的矿物质能够通过供给电子或将其储存为“环境电池”来支持微生物的生长,一些微生物细胞能够从来自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