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药物联合攻关药物设计方法发展取得重要突破

2月25日《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上海药物研究所蒋华良课题组、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李洪林课题组和美国Rice大学理论生物物理研究所José N. Onuchic课题组有关药物设计理论计算新方法发展联合研究结果,该项研究突破了现有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方法不能预测药效这一难题。 现有药物发现理念是“分子与靶标(受体)的结合亲和力(binding affinity)越强,药效越好”。

2013-03-04

上海药物/上海应物合作研究制剂粉体混合和分层评价新方法

粉体混合是药剂学的基础单元操作,混合均匀才能保证制剂含量均一。充分混匀的药物和辅料,在压片、胶囊填充过程中受机械振动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比重、粒径、形态的颗粒会出现分层,从而影响固体制剂的含量均匀性。传统评价方法粗放,亟需建立定量表征与可视化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2013-03-04

J BIOL CHEM:药物等发现抗癫痫药物VPA可用于治疗自身免疫病

近10多年来,开发老药的新治疗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出新药,成为了药物研究的重要发展趋势之―。6月25日,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在线发表了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及华山医院合作研究的有关老药新用的又一新成果。

2012-11-18

:上海药物研究海洋植物化学获新进展

红树林植物富含结构新颖独特的、生物活性多样的次生代谢产物。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郭跃伟课题组在对两种红树林植物拟海桑Sonneratia paracaseolaris和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过程中,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2011-09-26

Oncogene:开发出新型抑制剂药物来抑制HIV感染者患的恶性血癌

2013年6月26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Oncogene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南加州大学诺里斯综合癌症中心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疗法,其可以治疗那些感染HIV的恶性罕见血癌患者。在文章中研究者表示,一系列名为BET溴结构域抑制剂的药物可以有效地对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PEL)进行靶向治疗。

2013-06-27

上海药物中药标准化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顺利通过验收

工程实验室验收现场 5月8日,受国家发改委委托,中国科学院计划财务局会同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组织专家在上海对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牵头建设的“中药标准化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进行验收。中科院计财局副局长潘峰及专家组一行和上海药物所所长丁健、党委书记成建军、副所长叶阳以及纪委书记兼副所长厉骏及所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本次验收会议。

2012-11-19

上海药物蛋白质折叠与药物设计研究国际科学家工作站揭牌成立

为建设世界一流基于蛋白质折叠和相互作用机制的药物设计和发现基地,推动基础研究向创新药物转化,实现在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类新药研发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上海药物研究所决定组建“蛋白质折叠与药物设计研究国际科学家工作站”(以下简称“工作站”)。7月28日,“工作站”领衔科学家报告会及签约、授证、揭牌仪式在所怡生厅举行,活动由蒋华良副所长主持。

2012-11-19

上海药物公共技术服务中心揭牌成立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大型公共仪器设备及公用实验室的管理,实现资源共享和整合,保障仪器设备合理高效使用,5月8日下午,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公共技术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所级中心)成立启动暨揭牌仪式在怡生厅举行。会议由上海药物所副所长叶阳主持,管理员委员会成员和中心全体成员参加了启动仪式,所长丁健和党委书记成建军共同为所级中心揭牌。

2013-05-14

:药物研究人员发现吗啡戒断负性情绪消退学习的表观遗传机制

10月4日, 《神经科学杂志》(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发表了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刘景根研究组题为“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信号通路介导的表观遗传机制调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转录参与吗啡条件性戒断负性情绪的消退学习”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报道了腹内侧前额皮层(vmPFC)表观遗传机制参与急性吗啡条件性戒断大鼠的消退学习过程。

2012-11-18

PNAS:中科院药物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及耐药性研究获新进展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蓝乐夫课题组、蒋华良课题组与芝加哥大学何川教授课题组等合作,在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及耐药性的调节机制研究方面获得新进展。研究论文于8月27日在线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重要的院内感染细菌。

2012-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