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Jacc:肺动脉去神经术或对药物反应不佳的IPAH有效

由陈绍良等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在药物治疗反应不佳的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患者中,肺动脉去神经术(PADN)可对功能能力和血流动力学指标产生积极影响。论文发表于7月的《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电子版。 此项研究共纳入21例对药物治疗反应不佳的IPAH患者,其中13例接受PADN治疗,另外8例拒绝PAND治疗的患者被分入对照组。在主肺动脉分叉以及左、右肺动脉开口处实施PADN。

2013-07-17

FDA警告血清素能性药物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反应

据悉,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7月26日宣布,医生一般应避免同时处方亚甲蓝或利奈唑胺与血清素能药物,例如帕罗西汀或度洛西汀,以避免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导致称之为血清素综合征的严重疾病。 利奈唑胺是一种抗菌剂,亚甲蓝是一种染料,常用在诊断与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和氰化物中毒的治疗中。

2011-08-01

Nature:应该对药物反应测定方法制定标准

最近,两个大型数据集编录了大量癌细胞系对治疗药物的灵敏度,并将药物反应数据与基因组特征(如突变和基因表达谱)进行了整合。

2013-12-19

Ann Intern Med:他汀类药物与某些抗生素合用引发毒性反应

2013年6月18日讯 /生物谷BIOON/--数以百万计人服用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与抗生素克拉霉素或红霉素混合后会产生副作用,根据一项发表在6月18日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杂志上的研究证实。 研究人员说,这两种常用的抗生素会抑制他汀类药物的代谢,增加他汀类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这可能会导致肌肉或肾脏的损害,甚至死亡。

2013-06-18

5年内我国将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

在11月17日于北京召开的第三次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管工作会议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吴浈表示,我国将力争在5年内建立比较完善的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药品不良反应监管体系的建设旨在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管,提高监测、评价和安全预警能力,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2011-11-18

SFDA发布2011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

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布2011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从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总体概况、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统计分析、药品风险控制措施总结等三个方面通报了年度药品不良反应情况。 报告显示,2011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量质量有所提高,报告来源基本稳定。2011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共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852799份,每百万人口平均病例报告数为637份。

2012-05-31

某些抗精神病药物和亚甲蓝同用可引起严重CNS反应

7月26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发布安全公告,称其收到了正在服用5羟色胺类抗精神病药的患者使用亚甲蓝后出现严重中枢神经系统(CNS)不良反应的报告。亚甲蓝经常用于诊断性操作,也被用于处理一些医学问题。能与亚甲蓝发生相互作用的5羟色胺类抗精神病药物列表可在FDA网站找到。 FDA告诫,医务人员和病人可能没有认识到亚甲蓝具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的特性。

2011-08-09

:利用药物M8-B阻断身体对寒冷作出反应

M8-B结构式。 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圣约瑟夫医院和医学中心(St. Joseph's Hospital and Medical Center)的研究人员与安进公司(Amgen Inc.)和几家学术研究机构合作开展研究,发现一种药物能够阻止身体对寒冷作出反应。这一发现可能在治疗诸如中风和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之类的疾病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2012-11-18

生物标记物能够确定患者对特定黑色素瘤药物反应

2013年10月31日讯 /生物谷BIOON/ --科学家最近发现一种生物标记物可以帮助预测BRAF突变型黑色素瘤患者是否对靶向该基因的药物有抗性。这一研究有助于帮助患者寻找更理想疗法。虽然黑色素瘤有一半是由BRAF突变引起的,但不是所有病例都能通过现有的两种药物治疗。科学家通过检测一种S6蛋白磷酸化程度来表征患者对药物的敏感程度。磷酸化程度越低,药物的疗效越好。

2013-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