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 Methods:科学家研发出可用于体内成像的基因编码传感器

  食欲素是中枢神经系统中发挥重要功能的下丘脑神经肽,当前,由于检测技术分辨率有限,对其在体内的释放和作用范围知之甚少。近日,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在《Nature Methods》发表了题为“A genetically encoded sensor for in vivo imaging of orexin neuropept

2022-03-03

阿司匹林作为一种无创可激活磁共振成像造影剂可用于乳腺肿瘤检测

化学交换饱和转移(CEST)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替代基于钆的磁共振成像。研究者评估了原位乳腺肿瘤异种移植的CEST MRI的可能性,未标记的阿司匹林通过各种酶活性转化为水杨酸(SA),最显著的是抑制环氧化酶(COX)-1/-2酶。

2022-03-05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我国科学家设计出实现背景噪音抑制的肿瘤靶向光声成像新方法

 光声成像中,体内血红蛋白分子产生强烈的背景信号,导致其他分子成像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受到很大局限,这些分子被淹没在血液中血红蛋白分子造成的强背景中。具有光开关特性的基因编码蛋白是解决该问题提供了一种思路。这种蛋白能够在“开”“关”两种状态成像,通过差分的方法有效去除血液背景。但该方法至今难以得到实际应用,只在概念层面展现出差分成像的效果。近日,中国科

2022-03-08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靶向心肌线粒体的PET/荧光双模态小分子成像探针取得进展

   临床上常用X线、CT、磁共振、超声和放射性核素显像作为心血管病的诊断手段。其中,核素显像可从心肌代谢方面评估心血管症状,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但存在半衰期短、成本高等缺陷,导致核素显像应用受限,临床上迫切需求新型PET心脏功能显像剂的出现。在前期研究中,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分子影像中心发现吲哚乙烯喹啉盐F16类化合物是一

2021-12-31

新型GRAB荧光探针用于检测胞外ATP的时空动态变化

 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腺苷(Adenosine,Ado)等嘌呤类分子细胞内外广泛存在。胞内的嘌呤类分子主要负责调控细胞能量代谢等过程;而胞外的嘌呤类分子则作为信号分子(被称为“嘌呤类递质”),通过作用在其相应受体调节呼吸调控、味觉感受、睡眠等生理活动;嘌呤类递质及其受体还参与调节癫痫、疼痛、炎症反应、脑外伤和缺血等病理状态。

2021-12-30

研究团队提出一种多模态眼功能成像新技术无创筛查重大慢病

 人类大脑获得外界信息80%以上是通过眼睛感知的,因此眼健康对保证人们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同时,人眼还是观察脑认知、人体代谢、人体微循环与心脑血管状态的天然窗口,多种重大慢病可能并发或继发眼病。临床研究还证实,眼底病变具有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神经退行性病变、糖尿病和肾病等多种慢病的标志性特征,可以作为疾病早期筛查和辅助诊断的判断标准。因此,研究

2022-01-04

我国科学家开发新型荧光探针用于检测内源大麻素的时空动态变化

 内源性大麻素(eCB)是由神经元合成和释放的一类脂类神经调质分子,可参与大脑多个脑区的突触可塑性调节,对情绪、睡眠、食欲等神经活动过程具有调控功能。内源大麻素系统的调控异常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癫痫、成瘾、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等诸多神经疾病和精神类疾病密切相关。然而,目前缺乏高灵敏度、高时空分辨率的实验手段直接检测在体eCB的动态变化。近日,发表在《N

2021-12-09

Nat Commun:革命性的3D成像技术或能帮助绘制出乳腺癌扩散的分子机制

来自澳大利亚霍尔医学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出了一种增强型的成像技术,其或能模拟乳腺癌侵袭并扩散到骨骼中,以及重塑自身以促进肿瘤生长的机制。

2021-12-22

Nature Biotechnology:我国科学家发明计算超分辨图像重建算法拓展荧光显微镜分辨率极限

 自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超分辨显微技术以来,超分辨成像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成像的分辨率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然而受限于荧光分子单位时间内发出的光子数,超分辨成像技术在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上难于获得同等提高。近日,发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上的一项题为“Sparse deconvolution improves th

2021-12-09

ACS Photonics:提出一种绘制全细胞神经介观图谱的光学多层干涉断层成像方法

  大脑的神经回路是极其复杂的网络,包含数十亿个神经元细胞,这些细胞间又存在着数以百亿计的连接。如果只了解其中单个分子或单个神经细胞的工作机理而不了解多个神经元细胞之间连接之后的网络结构和集体行为方式,则无法理解大脑复杂且高等的功能行为,也无法解释很多脑部疾病的致病机理。目前成像技术众多,但仍然缺乏可在亚细胞神经元突起水平上描绘出单个脑组

202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