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发现新物种:粉红蛞蝓和肉食性蜗牛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目前,澳大利亚偏远山脉地区最新发现两支新物种,体型较大的荧光粉红色蛞蝓和一种肉食性蜗牛。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卡普塔尔山脉发现一种奇特的大型粉红蛞蝓,体长可达到20厘米,主要以苔藓为食 左图是Triboniophorus graeffi蛞蝓,右图是肉食性蜗牛 栖息两种新物种的卡普塔尔山脉丛林 粉红色蛞蝓体长可达到20厘米,肉食性蜗牛则以素食蜗牛物种为食...
新疆发现一种新型肉食恐龙化石 距今1.61亿年
中美研究人员5月3日在《古生物分类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在中国新疆发现一种尚处于婴儿期的恐龙的化石,研究表明这种恐龙生活在1.61亿年前的晚侏罗纪,是一种此前从未见过的新型肉食恐龙。 研究人员已经将这种恐龙命名为敖闰,也就是《西游记》中的西海龙王。
日开发具有良好机械强度的非可食性生物树脂
大赛璐公司(DAICEL)的子公司DAICEL POLYMER(总部:东京)于2012年11月29日宣布,开发出了非可食性生物树脂“CELBLEN EC”系列。这是一种以木质为原料的纤维素酯类树脂,植物性成分占总质量的40~50%。与采用玉米等可食性材料为原料的聚乳酸相比,这种纤维素酯类树脂具有原料更易采购的优点。此外,其耐热温度及耐冲击性也比聚乳酸类树脂更高,拥有足够用作成型材料的强度。
Science:某些恐龙的牙齿在咀嚼植物时可与哺乳动物的牙齿媲美
研究人员说,长着鸭嘴的鸭嘴龙恐龙的牙齿要比其它爬行动物的牙齿复杂得多,它们牙齿对磨碎坚韧、沙砾般的植物性材料的能力可与马或野牛的牙齿相媲美。 鸭嘴龙是晚白垩世时在欧洲、亚洲及北美占主导地位的大型食草动物。它们用宽阔的鸭子样的喙进食问荆、蕨类植物及原始的被子植物性地被并会吃针叶树。
Nat Commun:老虎基因组揭示其对掠食性生活方式的适应性
本期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东北虎的第一个完整基因组序列以及来自白色孟加拉虎、非洲狮、白色非洲狮和雪豹的基因组序列。比较分析突显了与它们的肉食性和肌肉力量都相一致的基因组特征。这些序列为研究大型猫科动物的遗传多样性和保守性提供了一个宝贵的资源。 老虎是世界上最大的猫科动物,被预测如果不采取有效保护措施的话很快就会灭绝。
Commun:小行星撞地球前部分恐龙已濒临灭绝
科学界普遍认为,一颗直径约10公里的小行星曾在6550万年前撞击地球并造成恐龙灭绝。不过一个国际科研团队日前提出新观点:在小行星撞地球前,部分恐龙实际上已濒临灭绝。相关研究报告已发表在英国新一期网络期刊《自然—通信》(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此前关于恐龙灭绝的大部分研究都是通过估算不同时代恐龙数量的变化,其结论很容易受到化石记录差异的影响。
美化学家称外星或存超智能恐龙
一位科学家指出,其他星球可能有聪明的恐龙。 色氨酸:一位科学家说,这种氨基酸的轻微“扭动”就可能意味着其他星球上的生命会以不同方式进化。 布瑞斯洛说:“这样的生物可能成为新型恐龙。如果没有一颗小行星碰撞地球,哺乳动物就不会拥有一个美好未来。离它们远点,我们会过得更好。” 北京时间4月1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宇航局用开普勒望远镜扫描天空,寻找“适合居住的世界”。
PLoS ONE:七千万年前怪物曾以食恐龙为生
据国外媒体报道,在巴西一个小镇,研究人员发现了距今7000万年的鳄鱼化石,有着狗一样头和巨大的牙齿,被命名为Pissarrachampsa sera。早先由一名市政工人在米纳斯吉拉斯发现,科学家认为在白垩纪这种鳄鱼能够捕食恐龙,回到恐龙时代的末期,这次发现的鳄鱼化石奇怪的头骨让人联想到它应该属于已经灭绝的波罗鳄血统。
古脊椎学报:恐龙会游泳?
化石点 戏水的恐龙 10月31日上午消息,中国与美国古生物学者29日宣布在河北省赤城县土城子组地层发现了有趣的兽脚类恐龙游泳化石证据,这是中国首次发现该类足迹。化石的研究者,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生物科学系的邢立达博士研究生,美国犹他州迪克西州立学院的杰瑞德D。哈里斯教授,波兰地质研究所的杰勒德D. 杰尔林斯基在本月出版的《古脊椎动物学报》撰文描述了这批珍贵的标本。
Nature:恐龙也会进行季节性迁徙
圆顶龙的骨架。美国科学家通过研究该恐龙牙齿化石中的氧同位素,证实这头巨兽在一年当中的不同时间在不同的地方饮水。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这个描写候鸟迁徙的句子如果放到一亿多年前的侏罗纪,也许要改成“恐龙去了,有再来的时候”,因为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了恐龙也会进行季节性迁徙的有力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