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Autophagy:细胞在细胞凋亡中的清除作用

细胞自噬在细胞凋亡中的清除作用。

2013-12-06

Nature:突触“内作用”的快速机制

膜从表面的迅速内化是“内噬作用”的第一步。

2013-12-12

:化疗介导增强肿瘤细胞免疫治疗的敏感性

8月31日,Cancer Research 杂志电,自噬抑制常规化疗的疗效,但其对免疫的影响研究甚少。本研究发现,化疗使肿瘤细胞更容易被体内的细胞毒性T细胞(CTL)所溶解。此外,不表达抗原的旁观者肿瘤细胞同样被CTL杀死。这种效果,是肿瘤细胞表面的甘露糖-6 - 磷酸受体(MPR)短暂却显著的表达上调所介导的。 综合治疗方法的抗肿瘤效果与MPR上调密切相关。

2012-11-18

Cell Res:一条调控的新细胞信号途径

来自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揭示了一条调控自噬的新细胞信号途径,这一研究发现为开发出新型癌症治疗指明了新方向。研究论文“XBP-1u suppresses autophagy by promoting the degradation of FoxO1 in cancer cells”发布在《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杂志上。

2013-01-06

Plos One: EV71感染诱导细胞以及凋亡的相互调控关系

2013年3月13日讯 /生物谷BIOON/ -- 中国医学科学院病院生物学研究所,赵振东教授课题组于2月20日在Plos One上在线发表了名为The Interplays between Autophagy and Apoptosis Induced by Enterovirus 71的研究论文。 论文旨在研究,EV71感染诱导细胞自噬以及凋亡的相互调控关系。

2013-03-13

Nature:新生儿机制的调控因子

在出生后危机四伏的几个小时里,在突然失去来自母亲的食物供应的情况下,新生哺乳动物必须要能够生存下来。在通常情况下,新生儿会启动一种代谢反应以抵御饥饿直至喂给食物。这一生存反应涉及一个称作自噬的,调控内部能源分解的过程。尽管自噬已充分得到证实,当前对于体内自噬的关键机制调控因子仍知之甚少。

2012-12-27

Nature:线粒体对帕金森氏症的影响

影响在受损线粒体的清除(线粒体自噬)中所涉及的两种酶(泛素连接酶parkin和蛋白激酶PINK1)的“功能丧失突变”与家族性帕金森氏症有关。这项研究表明,USP30 (一种局限于线粒体的去泛素酶)通过去除由parkin放置的泛素标签来对抗线粒体自噬。

2014-06-19

Structure:过程重要复合体结构被破解

6月7日,Structure杂志在线报道了Atg12-Atg5偶联的结构基础。为深入理解自噬这一重要的生命现象,提供了新的重要信息。 Atg12-Atg5偶联,由一种泛素样偶联系统形成,对自噬复合体的形成具有关键作用。但Atg12-Atg5偶联形成的分子机制一直不明。 该研究解析了一种耐热酵母,克鲁维酵母菌属(Km)的Atg10和Atg5同源体。

2012-11-18

:抗肿瘤抗生素生物合成研究中发现的一种新奇的抗性机制

结构独特、活性显着的天然产物是大自然进化的结果,而要合成这些高活性化合物同时又要避免其对宿主可能造成的自身伤害是关键前提之一。为此宿主生物进化出多种自抗性保护途径:如外排泵将化合物排出细胞外,对化合物减毒的化学修饰或屏蔽,针对作用靶体的多拷贝、修饰或修复等。

2012-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