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发现和唾液腺肿瘤相关的遗传突变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PNAS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系列促进肿瘤生长的基因和粘液表皮样癌之间的关系,粘液表皮样癌是一种影响唾涎腺的口腔癌,这项研究或许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开发新型治疗粘液表皮样癌的疗法。
MBoC:中科院研究TrkB受体囊泡运输机制获进展
神经营养因子家族成员BDNF是调控高等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与稳态的重要信号分子,通过结合神经元细胞膜表面受体TrkB调节神经元的发育、分化、功能维持以及突触可塑性。BDNF结合诱导TrkB形成二聚体并发生自体磷酸化,其磷酸化位点将募集下游效应因子,从而激活下游信号通路。BDNF-TrkB信号复合体通过细胞内吞进入神经元细胞,继而形成运输囊泡并继续调控多条信号通路。
NCB:囊泡运输分子机制研究获重大进展
细胞生命活动依赖于胞内运输系统。细胞内的运输系统将大量需要运输的物质分拣、包装到膜状的囊泡结构中,利用动力蛋白(又称为分子马达molecular motor)水解ATP产生的能量驱动囊泡在微管或微丝细胞骨架充当的轨道上移动,高效精确地将各种货物定向运输到相应的亚细胞结构发挥生理功能。囊泡运输分为几个环节:货物识别、沿着微管轨道运输以及货物卸载。
Nanotechnology:李帮经等成功制备新颖金纳米囊泡
探索自身具有示踪功能的智能药物控释材料,实现药物可控释放是目前药物载体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针对金纳米粒子的优越特性,可示踪金纳米粒子的刺激响应性杂化囊泡将成为一类非常理想的研究对象。目前,已报道的杂化囊泡体系存在生物相容性较差、药物可控释放难于实现的缺点,因而在药物控释相关领域的应用受到限制。
Stem Cell Reports:研究发现调控前列腺发育的新信号机制
Biomaterials:纳米泡加化疗等于靶向单个癌细胞
一项由美国NIH资助的研究指出,根据集光纳米粒可将激光能量转化为等离子纳米泡, 科学家们正在开发一种将药物载体和基因载体直接注入癌细胞的新方法。在耐药性癌细胞测试中,研究人员发现,纳米微泡递送化疗药物对癌细胞的致命性是传统药物治疗的30倍以上,而剂量则不到临床剂量的十分之一。三篇相关研究论文分别发表在三种期刊Biomaterials、Advanced Materials、PlosOne上。
Plos One:转分化肝细胞的miR-22能够降低胸腺旁腺素的表达
胰腺腺泡细胞AR42J-B13能够转分化为肝细胞样的细胞,实验发现,在这种转分化的细胞中乙肝病毒(HBV)能够有效的复制。 在AR42J-B13细胞转分化为肝细胞前后,台湾国防医学院的研究人员使用芯片微阵列技术发现了miRNAs的区别性表达。 通过实时PCR以及Northern blot分析发现,miRNA(包括miR-21, miR-22及miR-122a)的表达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Diabetes:阿司匹林导致II型糖尿病病人过量表达异前列腺素
II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用阿司匹林治疗后,过量表达异前列腺素(isoprostane),而这又会增强招募血小板的能力。相关研究结果于2012年3月16日在线发表在Diabetes期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