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美国Vanessa Sperandio教授:来自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呼唤——给我来点糖吧!

上海2018年3月30日讯 /生物谷BIOON/ --3月30日,由生物谷主办的2018(第四届)肠道微生态与健康国际研讨会隆重召开。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Vanessa Sperandio教授为我们介绍了岩藻糖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毒力因子表达调控的影响以及她带领的团队卓越的研究。Vanessa Sperandio是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西南医学中心微生物系和生物化学系的教授,已在微生物系任

2018-03-30

国产宫颈癌疫苗蓄势待发 探秘大肠杆菌疫苗工厂

 一个世纪以前,肿瘤病毒研究先驱Rous Peyton率先提出无细胞过滤因子可致禽类肉瘤,语出惊人的实验结论并未引起世人的关注与认可;半个世纪后,耄耋之年的Rous Peyton才因此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奖。时至今日,多种导致动物肿瘤的病毒被先后确认,而HPV病毒与女性宫颈癌之间的关联无疑最为引人注目。但若仅将HPV与宫颈癌画上等号却失之片面:HPV(Human papillomavirus

2018-01-03

Microb Cell Fact:谷氨酸棒杆菌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获进展

谷氨酸棒杆菌是一个重要的氨基酸生产菌株,其氨基酸产量每年超过400万吨,近年来被广泛用于生产各种天然和非天然产物,预计到2020年谷氨酸棒杆菌发酵产品市值可达204亿美元。传统的工业菌株主要依赖长期的理化诱变及筛选获得,这个过程漫长,基因组水平实现快速、高效的理性编辑依然是谷氨酸棒杆菌代谢工程改造的难点。近日,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系统与合成生物技术研究团队开发了谷氨酸棒杆菌的CRISP

2017-12-24

欧盟加速发展生物经济

 2017年11月16日,欧盟在布鲁塞尔举办“生物经济政策日”,发布了《生物经济战略回顾》报告,对2012年启动的生物经济战略进行了评估。报告认为,通过实施该战略,欧洲在成为更具创新活力、更高资源效率的社会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战略促进了对化石能源为基础的产品替代,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保证生物资源供应和粮食安全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欧盟拟在明年对该战略进行修订,进一步加速发展生物经

2017-12-12

幽门螺旋杆菌研究最新进展

2017年11月29日/生物谷BIOON/---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科学家Barry Marshall和Robin Warren发现的,该菌能够感染胃部组织并且引发溃疡,而这两位研究者也因发现了幽门螺杆菌而获得了200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幽门螺旋杆菌,又称幽门螺杆菌,是胃溃疡和胃癌的致病因子。据估计,一半的世界人口感染上幽门螺旋杆菌。很多感染者产生胃炎症

2017-11-29

PNAS:开发结核杆菌疫苗的新思路

2017年11月25日/生物谷BIOON/---最近,来自南汉普顿大学的研究者们发现了有效抵抗致命性感染病的有效疫苗。结核杆菌(TB)是世界上杀伤性最强的病原微生物,每年有将近170万人死于结核杆菌感染。这类呼吸道疾病目前变得对抗生素越来越耐受,但尽管经历了20年的研究,目前仍没有有效的结核杆菌疫苗的面世。今年来的研究重点都在常规人源T细胞对结核杆菌也异性蛋白质片段的特异性识别,而如今研究者们则发

2017-11-25

科学家发现了幽门螺杆菌这个大坏蛋引发胃癌的可能机制 | 科学大发现

2017年8月16日,来自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感染生物学研究所的Thomas F. Meyer博士和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合作首次发现了幽门螺杆菌导致胃癌的可能机制。他们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通过诱导胃粘膜下方干细胞的过度增殖,致使干细胞在增殖过程中积累大量的DNA损伤,从而诱导癌症的发生。这一发现发表在《自然》杂志上(1)。 Meyer博士 1875年,德国一些学者首次

2017-11-17

Cell子刊:揭示幽门螺旋杆菌导致胃癌机制

图片来自Cell Host & Microbe, doi:10.1016/j.chom.2017.09.005。2017年11月10日/生物谷BIOON/---胃癌是五种最为致命的癌症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每年大约有75万患者死于这种疾病。这种疾病的主要原因被认为是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目前,人们尚没有有效地治疗胃癌的方法,而且抗生素

2017-11-10

中国接受境外临床试验数据 新药上市不再“慢半拍”

10月20日,国家食药监总局药审中心发布关于《接受境外临床试验数据的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称将有条件接受境外临床试验数据。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征求意见稿的附则中,药审中心规定:对于用于危重疾病、罕见病、儿科用药且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药品注册申请,经评估其境外临床试验数据属于“部分接受”情形的,可采用有条件接受临床试验数据方式,在药品上市后收集进一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数据用于评价。

2017-10-23

Nature:我国科学家成功对深圳兰基因组进行测序,揭示其进化之谜

开花植物深圳拟兰,图片来自Zhong-Jian Liu和Li-Jun Chen。2017年9月15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深圳市兰科植物保护研究中心、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武汉大众源生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福建农林大学、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中国台湾国立成功大学;比利时根特大学、VIB植物系统生物学中心;日本国家农业与食品研究组织花卉园艺学研究所、国家先进工业科

2017-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