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大用FibroScan管理脂肪肝达六成痊愈
JAMA:生长激素类似物或可明显降低HIV感染者患脂肪肝的风险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JAMA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麻省总医院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生长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替莫瑞林或可明显降低HIV感染者患脂肪肝疾病的风险。
白领应酬常喝酒易患脂肪肝
问:我是一位30岁很年轻,办公室职员,平均每周都要喝酒两次,身体并不肥胖,但经常感觉疲劳,请问我这是不是属于高危人群?答:明白,年轻,男性,不胖,喝酒,你的两次每周我不知道喝的酒量多少。我们一般说酒精性肝病是有指标的,男每天酒量大于40,女每天酒量大于20克,如果乘以五年,五年情况依然天天如此,那么它患酒精性脂肪肝就非常多见的。
发现miR-130a-3p在调节脂肪肝上的新功能
近年来,2型糖尿病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探究其具体的发病机制有可能发现新的治疗靶标。MicroRNAs (miRNAs) 是一类由内源基因编码的,长度在22个核苷酸左右的单链RNAs,在进化上高度保守,参与不同生物过程的调节,包括发育模式、细胞分化、细胞增殖等过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miRNAs在维持代谢稳态方面起重要作用。
Hepatology:研究揭示脂肪肝发生新机制
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由于肝脏内脂代谢紊乱导致的疾病,并能够进一步引发肝硬化、肝癌等疾病,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食物中的脂肪酸尤其是饱和脂肪酸能够导致脂肪肝的发生,但是具体的机制尚不清楚。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清华-北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研究员李蓬所领导的研究组发现了一种新的饱和脂肪酸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的机制。
J Hepatol:郑凌等在母系肥胖影响后代脂肪肝领域获进展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Journal of Hepatology刊登了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郑凌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Accumulation of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and lipogenesis in the liver through generational effects of high fat diets。
Nature:肠道微生物群落改变可造成肥胖和脂肪肝
2月1日,网络出版的Nature杂志上发表了耶鲁大学科学家的研究成果。研究者发现一类蛋白质可以改变胃里的微生物数量,从而引发肥胖和慢性肝病,而且研究还表明这具有传染性。从而扩展了早前耶鲁的研究——一类蛋白导致的相似微生物群落失调,增加肠道疾病如结肠炎的风险。 耶鲁研究人员杰出的发现是,肠道环境的改变会导致肥胖和肝脏疾病,并且这种改变在小鼠群体里具有传染性。
揭示冠状动脉斑块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内在关联
近日,来自哈佛大学医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利用冠状动脉成像技术(CCTA)揭示了高风险冠状动脉斑和常见肝病之间的紧密关联,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Radiology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