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或可用微芯片技术检测癌细胞
PLoS ONE:局部微环境提供了细胞分化的重要线索
转基因‘角蛋白14-rtTA-PTR’老鼠能够在舌上皮细胞特异性的表达角蛋白14(K14),用强力霉素(Dox)处理后,也联合表达了EGFP及显性负性基因ΔTgfbr2。 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对间充质起源的细胞超刺激作用,而对上皮或神经外胚层来源的细胞起抑制作用。
PNAS :微控流技术高通量检测细胞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Dino Di Carlo团队开发出一种微控流芯片,这种装置可以以每秒2000个细胞的速度进行高通量筛选。该装置使细胞列队通过微小的孔径,对单个细胞表面的大小和形变能力等物理性质进行检测,并利用自动化的图像记录和分析技术进行数据处理。这种方式比传统的生化方式更加简单、快速,且成本低廉。
Sci Transl Med:微流体装置可测镰状细胞贫血的严重程度
2月29日,发表在美国新一期《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成果称,美国研究人员日前设计了一种测量血流细微变化的微流体装置,可帮助医生预测镰状细胞贫血的严重性,研究人员已经为这项技术申请了专利。 镰状细胞贫血是一种较常见的遗传性血液疾病,目前全球约有1300万名患者。尽管医学界能轻松诊断这种疾病,但判断其严重程度的方法却不多。
PNAS:新型干细胞微环境加速干细胞再生医学疗法研究
近日,来自诺丁汉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物质,其可以简化当前再生医学领域的干细胞疗法的操作,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PNAS上。
Lab Chip:新微装置分离培养循环肿瘤细胞
近日,哈佛大学韦斯研究所仿生工程与波士顿AOS医院之间合作研究创造了一种微流体装置,可以收集稀少的循环肿瘤细胞(CTCs),以便进一步进行血液分析。循环肿瘤细胞已脱离原发肿瘤部位,并经常生成一个次级或转移性肿瘤灶。分离CTCs和培养以及后续的分析很困难。培养从血液中分离出的一种罕见的肿瘤细胞可以帮助改善病人对治疗的反应。研究结果发表在Lab Chip杂志上。
JCI:超微摄像头观察到T细胞破坏胰岛B细胞的过程
(视频来源:MedPage Today) 来自美国拉赫拉过敏与免疫研究所的一组研究人员通过使用高科技成像技术,观察到了小鼠胰腺内自身免疫性T淋巴细胞攻击产生胰岛素的胰岛B细胞的过程,改发现在揭示I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中具有重大意义,其研究结果近日被发表在《临床研究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上。
Cell:血祖细胞接受微环境细胞和子血细胞信号维持平衡
维持平衡是至关重要的。在常见的果蝇中,血液供应的创建和维持需要这种平衡。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干细胞科学家如今发现来自两组不同细胞的双向信号传导对这种平衡是必需的,以便确保制造足够多的血细胞对损伤和感染作出应答和血祖细胞时刻做好准备以备未来之需。 干细胞样血祖细胞---产生成体果蝇血液供应的细胞---收到来自生活于附近安全区或者说微环境(niche)中细胞的信号。
Biomicrofluidics:我国科学家开发微流体芯片技术快速检测血液中的游离癌细胞
2013年8月9日 讯 /生物谷BIOON/ --恶性肿瘤的癌细胞可以通过血液,从原发区域进入到机体其他组织器官,造成肿瘤扩散。 近期我国科学家开发出一项新的微血流芯片技术能够快速且高效的从病人血液中分离并俘获循环系统癌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s),该技术有望能够进行癌症诊断和辅助治疗。相关报道发表在近期的Biomicrofluidics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