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Sci Transl Med:肠道微生物或可加重三聚氰引发的肾脏疾病

2013年2月15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北卡罗来纳大学等处的研究者通过研究揭示,肠道中本身存在的微生物可以影响由三聚氰胺引发的个体肾脏疾病的严重性。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著名杂志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

2013-02-15

:脉络膜上腔注射酮咯酸氨三醇后神经节细胞的变化

酮咯酸氨丁三醇对眼底疾病如脉络膜新生血管,视网膜新生血管,糖尿病视网膜眼底病变及黄斑囊样水肿的治疗有较大潜力,但在给药方式和剂量的应用上有很多争议。《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杂志于2012年12月35期出版的一项关于“Suprachoroidal injection of ketorolac tromethamine does not cause retinal damage”的研究显示...

2013-01-08

Cancer Pre Res:药物二甲双或有助预防原发性肝癌

近日,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日前公布研究报告称,他们完成的动物研究显示,常用糖尿病药物二甲双胍或许有助于预防原发性肝癌。美国《癌症预防研究》Cancer Prevention Research杂志4月刊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刊登了相关研究报告。 研究人员培育了一批易患原发性肝癌的模型小鼠,然后给其中部分小鼠食物中添加二甲双胍。

2012-11-18

PLoS Med:荟萃分析二甲双治疗糖尿病的风险和效益

尽管该药物二甲双胍被认为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代表药物,但近日法国研究人员开展的一项研究证实与存在的风险相比,这种药物的长期效益并没有被明确。目前,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人频繁服用二甲双胍以帮助控制自身血液中血糖水平,甚至有人认为服用二甲双胍对健康有长期的好处。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PLoS Medicine杂志上。 在过去14年中,二甲双胍被成为2型糖尿病一线治疗药物。

2012-11-18

Nature:研究发现二甲双抗癌的直接证据

近年来,一类抗糖尿病药物双胍类,已经显示出抗癌性质。一些回顾性研究表明,一些广泛使用的糖尿病药物二甲双胍可以使癌症患者受益。

2014-03-17

PLoS Genet:梅等神经特异性连接机制研究获进展

电突触介导的信号传递是神经细胞相互交流的一种基本方式,是脑感知、学习和记忆的基础,是神经网络构成的重要环节。然而,神经细胞是如何识别其正确目标神经并形成电突触的分子机理并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丁梅实验室以秀丽隐杆线虫为模式,发现BDU中间神经元和PLM机械感受神经元特异性地接触在一起,电镜及化学标记实验表明这二者通过电突触连接。

2013-07-30

PNAS:抗癌药阿瓦斯和舒尼替尼增加乳腺癌干细胞数量

乳腺癌转移的整合模型,图片来自Nature Reviews Cancer 5, 591-602 (August 2005) | doi:10.1038/nrc1670。

2012-11-18

J Ecol:建清研究组揭示植物入侵性与化学防御物质演化关系

入侵植物在入侵地逃逸了与其协同进化的专食性昆虫但是又面临新的广食性昆虫的取食,所以入侵植物的防御策略在入侵地会发生改变。由于入侵植物在入侵地面临的昆虫取食压力较小,所以将用于防御的资源转移到生长繁殖,从而竞争能力增强(EICA竞争力增强进化假说)。很多研究已经报道了入侵植物防御与生长之间的权衡,发现有些入侵植物的防御能力下降,但是也有很多研究得出相反的结论。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