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2019年胃癌及食道癌单抗市场将翻一番

GBI Research发布新报告,基于有利的市场环境,到2019年,胃癌和食道癌治疗性单克隆抗体(单抗)药物市场将翻一番。

2014-01-20

JCI:日发现胃部一种糖链的缺失可致胃癌

近日,日本信州大学一个研究小组最新报告说,实验鼠胃黏膜中的一种糖链缺失会引发胃癌,早期胃癌患者胃部这一糖链也出现减少甚至消失,因此可据此寻找预防胃癌的方法。相关论文发表在美国《临床研究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网络版上。 糖链是葡萄糖、半乳糖等糖类分子按特定序列形成的链状物。

2012-11-18

JNCI:魏嘉等胃癌个体化疗研究获进展

近日,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院刊》(JNCI)发表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肿瘤中心魏嘉博士撰写的胃癌个体化疗的最新成果,并配发了编者按。该论文的发表标志着中国胃癌个体化疗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据了解,该研究是通过对胃癌病人长期治疗和随访,结合系列性基因标志的筛查,发现胃癌肿瘤组织中BRCA1 mRNA表达水平可以预测胃癌患者是否可从含“多西紫杉醇”的化疗方案中获益。

2012-11-18

JAMA:确认了与根除和胃癌有关的细菌的因素

胃腺癌是全球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尽管胃癌发病率在某些地区正在下降,但因为在诸如拉丁美洲和东亚等高发病率地区人口的增长和老化,其死亡人数预计会在未来的几十年中增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了世界上超过一半的成年人,而这种细菌的慢性感染是胃癌的主要风险因素,据估计它占了全球所有病例的三分之二。

2013-02-14

PLoS One:胃癌预后标记物hsa-miR-335

胃癌(G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中国癌症患者中是引发死亡的首要原因之一。癌症复发的主要因素是治疗失败和胃癌患者手术切除后5年存活率水平低的主要原因。因此,筛选出能预测复发风险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是解决胃癌患者预后的关键问题。 近日,发表于PLoS One杂志上的一则研究证实hsa-miR-335可作为胃癌预后的标记物。研究人员纳入74例胃癌患者进行研究,包括31例复发和43例无复发胃癌患者。

2012-11-18

Genome Biol:深度测序揭示胃癌发病机制

2013年1月29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著名杂志Genome Biology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新加坡A*STAR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了胃癌发生的四个过程,这对于研究胃癌,世界上常见的第二大致死性癌症,非常重要,每年有大约750,000患上胃癌,其中亚洲人占60%。

2013-01-29

Ann Oncol:陈雁等发现影响胃癌恶性进程、转移和预后的关键蛋白

胃癌是影响人类生命健康的一个严重疾病,由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以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因素,我国是世界上胃癌特别高发的一个国家。近日,国际肿瘤研究期刊Annals of Onc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

2014-05-21

ASO:体重减轻显著影响晚期胃癌患者S-1辅助化疗依从性

S-1用于辅助化疗的依从性不强,针对这种情况,日本神奈川癌症中心Toru Aoyama博士进行了一项研究,其研究目的为,对胃切除术后S-1继续用药的风险因素进行阐述。该项研究结果已在2012年12月16日在线出版的《外科肿瘤学年鉴》(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杂志上得到了发表。

2012-12-27

PLoS One:中国广州EBV相关胃癌LMP2A序列变化研究

潜伏膜蛋白2A (LMP2A),表达于大多数人类疱疹病毒(EBV)有关的恶性肿瘤,已经被证明是潜伏性感染及上皮细胞转化的主要诱因。 除此以外,它也可以作为基于CTL(cytotoxic T lymphocyte,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治疗EBV关联的恶性肿瘤的靶点。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