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中国卫生部-盖茨基金会结核病防治合作项目一期总结暨二期启动会在京举行

2013年1月28日,中国卫生部-盖茨基金会结核病防治合作项目(以下简称“中盖结核病项目”)的一期项目总结暨二期项目启动会在北京举行。 会议总结了自项目一期(2009年-2012年)取得的成效,并布置了项目二期(2013年-2014年)的任务和要求。

2013-02-01

Genome Biol:深度测序揭示胃癌发病机制

2013年1月29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著名杂志Genome Biology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新加坡A*STAR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了胃癌发生的四个过程,这对于研究胃癌,世界上常见的第二大致死性癌症,非常重要,每年有大约750,000患上胃癌,其中亚洲人占60%。

2013-01-29

PLoS One:胃癌预后标记物hsa-miR-335

胃癌(G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中国癌症患者中是引发死亡的首要原因之一。癌症复发的主要因素是治疗失败和胃癌患者手术切除后5年存活率水平低的主要原因。因此,筛选出能预测复发风险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是解决胃癌患者预后的关键问题。 近日,发表于PLoS One杂志上的一则研究证实hsa-miR-335可作为胃癌预后的标记物。研究人员纳入74例胃癌患者进行研究,包括31例复发和43例无复发胃癌患者。

2012-11-18

成都生物所发明一种防治神经衰弱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7月9日,从成都生物研究所科技处获悉,该所“一种防治神经衰弱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获中国发明专利权。 神经衰弱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病症,患者经常感到精力不足、蒌靡不振、不能用脑,或脑力迟钝、不能集中注意力、记忆力减退、工作效率减退、精力不好,白天时常打瞌睡,影响学习和工作,尤其是司机在行使路上打瞌睡非常危险。因此,研制防治神经衰弱的药物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2012-11-19

中国疾控中心与礼来基金合作加强耐多药结核病防治

3月20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礼来基金会20日在京签署关于耐多药结核病战略合作项目的谅解备忘录,确定双方将共同致力于中国耐多药结核病相关医护人员的培训和能力建设,提高耐多药结核病的诊断、治疗和管理水平。

2012-03-21

The Lancet:冠心病防治研究获进展

近日,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在线刊登了两项国际大规模荟萃分析(meta-analyses)研究成果,在这两篇论文中研究人员发布了令人注目的新数据,证实一种参与炎症信号通路的蛋白——白介素-6受体(IL6R)是冠状动脉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HD)的致病原因。这些研究发现表明靶向特异性炎症机制(例如IL6R介导的信号通路)的药物或许也能有效防治冠心病。

2012-11-18

PLoS Med:抑制吸烟和幽门螺杆菌感染或可有效降低个体患胃癌风险

2013年5月2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哈佛公共卫生学院(Harvard School of Public Health)的研究者通过在1978至2008年对美国男性的一些研究表明,男性个体在控制吸烟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双重趋势下或许可降低肠型的非贲门胃癌(NCGA)的发生风险,而且研究者估计这种趋势在2008年至2040年也会继续发生。

2013-05-22

全国结核病防治2011年工作进展和2012年工作要点

卫生部3月19日发布了全国结核病防治2011年工作进展和2012年工作要点。 一、2011年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进展 (一)制定印发《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 2011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制定的第四个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指明了我国“十二五”期间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方向。

2012-03-23

中以科学家推出新型胃癌诊断法:仅呼吸就可确诊

来自中国和以色列的科学家近日研究成功一种新型的胃癌诊断方法,仅需对患者进行呼吸测试就能确诊。在已经进行的130例癌症诊断中,这种方法的准确率高达90%。《英国癌症杂志》认为,这种方法将彻底改变现有的癌症诊断方式,有效提升癌症的诊断效率。 据悉,英国每年约有7000例新增胃癌患者,大部分患者在确诊时已经是晚期,有40%的患者在确诊后能够存活至少1年,但仅有20%在经过治疗后能够存活5年以上。

2013-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