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 Adv: 研究人员确定了影响大脑及颅面骨骼的新遗传疾病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的遗传性疾病,其特征是大脑,心脏和面部特征的发育延迟和畸形。这种名为连锁特异性去泛素化缺乏引起的胚胎缺陷综合症(LINKED),是由OTUD5基因的突变引起的,该突变干扰了胚胎发育中的关键分子步骤。研究结果表明,新发现的分子机制可能对人类发育至关重要。这些信息将帮助科学家更好地了解常见和罕见的此类疾病,并改善患者护理。
研究人员发表蛋白质糖基化与人类重大疾病发生机制综述
蛋白质糖基化是目前在高等真核生物中发现的最普遍、最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方式之一,该类修饰涉及聚糖与蛋白质分子的连接,是蛋白质分子正确折叠、维持稳定、参与互作和细胞黏附等活动所必需的。异常的糖基化修饰会导致多种人类重大疾病的发生,如白血病(leukemia)、胰腺功能障碍(pancreatic dysfunction)、阿尔茨海默病
加拿大研究人员创建用于药物发现的新型蛋白质折叠算法
据多伦多大学网站报道,该校唐纳利细胞与生物分子研究中心(Donnelly Centre for Cellular and Biomolecular Research)的计算生物学家开发了一种人工智能算法,可用于发现用于精准治疗的全新蛋白质分子。相关论文已发表在《细胞系统》(Cell Systems)杂志上。由分子遗传学教授菲利普·金(
研究人员发表纳米机器人及其生物医学应用研究综述文章
近日,IEEE 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2021, 68(1): 130-147)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微纳米课题组关于纳米机器人及其生物医学应用的研究综述文章Progress in nanorobotics for advancing biomedicine
研究人员开发第二代微型化双光子显微镜
由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牵头,联合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电子学系、工学院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等组成的跨学科团队,在Nature Methods在线发表题为“Miniature two-photon microscopy for enlarged field-of-view, multi-plane, and long-ter
研究人员开发出高生物兼容性铁基T1造影剂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究员王俊峰课题组在生物蛋白模板调控纳米晶体生长及应用领域取得进展,制备出造影效果好、生物安全性高、方法简单的造影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相关研究成果以In Situ One-Pot Synthesis of Fe2O3@BSA Core-Shell Nanoparticles as E
Science:新研究揭示截至2020年10月,20至49岁的人群是美国唯一维持COVID-19传播的群体
2021年2月7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等研究机构的一个研究团队报道,截至2020年10月,20~49岁的人群是美国唯一维持COVID-19传播的群体,再生数(reproduction number)远高于1。相关研究结果于2021年2月2日在线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ge groups that
研究人员发现小檗碱可以有效治疗鲫“鳃出血”病
中国鲫鱼养殖产量年均超过250万吨,是重要的大宗淡水养殖品种之一。自2010年以来,鲫“鳃出血”病在江苏、江西、湖北等鲫主要养殖区相继爆发,造成了鲫鱼养殖业的巨大经济损失,是当前鲫鱼养殖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鲫“鳃出血”病的病原为鲤科疱疹病毒-2型(Cyprinid herpesvirus 2,CyHV-2),最近几年Cy
Nature:研究人员开发出可杀死多种耐药性细菌同时增强免疫的新型抗生素
当人体受到细菌感染时,为了减轻痛苦和加速痊愈,我们往往会服用抗生素治疗,可以在免疫反应清除感染细胞和细菌的同时,防止细菌在身体中放肆侵袭。但随着抗生素的滥用,细菌也会通过突变和获得抗生素抗性遗传元件进化出各种抵抗机制,由此产生了多重耐药性的“超级细菌”。抗生素耐药性是目前世界上最紧迫的公共卫生威胁之一,仅在我国,每年就有数万人死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研究人员发现压力与不孕不育之间的调控介质
众所周知,长期或者过重的压力感知会对人类和动物的生育能力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急性应激反应可能会导致生殖延迟,而慢性应激则可能会导致长期不育。生殖功能是由下丘脑-垂体-性腺(HPG)激素轴调节的,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神经元可以调节垂体分泌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进而维持最佳的生殖功能。而应激诱导的生殖功能障碍通常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