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研究揭示缺氧如何导致细菌引发痤疮

这有点像双重人格者。在某个时刻,皮肤上的细菌是无害的,而下一刻,它们正在全面引发斑点状的粉刺。如今,研究人员发现了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而该突破或许有望在两年内催生新的痤疮治疗方法。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

2016-10-31

Cancer Cell:揭秘缺氧引发肿瘤变得恶性的分子机制

肿瘤之所以难以治疗,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肿瘤细胞会不断适应其所处的不良环境,缺氧就是其中一种不良环境,其会削弱肿瘤的功能,但相反,恶性肿瘤细胞往往能够进行补偿过程并且驱动后期更加恶性疾病行为的发生。

2016-08-12

主要研究方向涉及低温环境人体生物传热,特殊环境(低温、缺氧、戴手套)下手动作业工效评价及设备研究,基于人的道路安全评价,服装工效评价,飞机防冰等。

长期从事人机与环境工程和生物传热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涉及低温环境人体生物传热,特殊环境(低温、缺氧、戴手套)下手动作业工效评价及设备研究,基于人的道路安全评价,服装工效评价,飞机防冰等。

2016-07-26

J Cell Biochem:脂肪酸合酶减少促进缺氧肿瘤细胞死亡

细胞在低氧胁迫情况下会激活一种适应性反应,而一旦细胞不采取适应性的反应就会发生细胞死亡现象。虽然有些机制已经被大量报道,单缺氧环境下细胞死亡的背后确切机制尚不清楚。 最近研究人员观察到在多种人类癌症中,脂肪酸合酶(FASN)的表达是增加的。在高增殖效率的细胞中,肿瘤相关的FASN被认为对膜脂的产生和蛋白的翻译后修饰是必要的,但确切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2012-11-18

Mol Cancer Res:缺氧如何诱导肿瘤细胞入血管转移

SDF-1/CXCR4信号轴已被证实与乳腺癌转移有着密切联系。相比较于其在某些器官特异性肿瘤细胞归巢转移和定居中的作用,其在血管内特别是在缺氧的环境下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仍然知之甚少。 最初,研究发现趋化因子SDF-1及其受体CXCR4存在于浸润性导管癌标本组织的微血管中。

2012-11-18

GeneTex推出缺氧抗体HIF1a

2012年8月31日 讯 /生物谷BIOON/-- 总部设在美国的生产公司GeneTex计划推出一个新的缺氧抗体HIF1a(抗缺氧诱导因子)。 缺氧是一种生理状态,机体内氧含量减少会引起代谢问题、血管生成、血管舒张和红细胞通透性改变。这一生理状态由HIF1a转录因子引起。 缺氧和HIF1a的积累有助于多种疾病的缓解和治疗,包括癌症、肺高血压、心肌和脑组织缺血、先天性心脏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2012-08-31

JCI:研究证实缺氧诱导因子HIF与黑色素瘤转移相关

2013年4月16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北卡罗莱纳大学研究人员已经发现,调节血液中氧气水平的转录因子在皮肤癌黑色素瘤的蔓延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研究发表在4月8日的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杂志上,研究小组发现黑色素瘤转移与一对转录因子HIF1和HIF2有关。在黑色素瘤中,HIF1和HIF2过度表达。

2013-04-17

Nature:缺氧环境下EGFR阻止抗癌miRNA成熟的机制

2013年5月26日讯 /生物谷BIOON/--近来,研究人员在Nature杂志上在线公布一项研究成果称:即使被破坏,一种促进癌症生长因子受体在它溶解之前仍能发送信号阻挠具有肿瘤抑制功能的microRNA发展。 德克萨斯大学MD Anderson癌症中心的科学家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发现在肿瘤氧饥饿条件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细胞调控miRNA的加工机制。

2013-05-26

Neural Regen Res:揭示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天然神经保护系统

尽管在过去的10年里,产科和新生儿科的治疗技术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围产期缺氧缺血仍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缺氧缺血性脑病常引起运动障碍性脑性瘫痪,由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通常是不可预期的,所以损伤后的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对此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应用神经保护剂治疗围产期缺氧缺血性脑病效果的评价方面。

2013-04-15

NRR:蕨麻正丁醇提取物保护缺氧损伤的海马神经元

蕨麻醇提取物能在体内外保护缺血或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细胞,特别是其正丁醇提取物,可显著保护心肌急性缺血性损伤。 原代海马神经元培养7 d后,神经元饱满,折光性强,胞核位于细胞中央或偏于一侧,胞核及核仁清晰可见,神经元突起粗大并交织成网状。

201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