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植物调节次生代谢物响应环境变化的研究获进展
为了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植物演化出各种策略,如适应性策略(通过改变基因型),生态策略(通过表型可塑性)和资源分配策略(通过改变防御与生长/繁殖资源的分配)。这些策略使植物能够适应不同地理范围内的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为了应对原产地和入侵地之间以及纬度梯度上变化的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入侵植物可能会通过调节分配不同的次生代谢产物以促进其入侵成功。目前,入侵植物对草食动
Science:揭秘转移性癌症如何在不利的蛛网膜下腔环境中不断进展?
2020年7月2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转移性癌症如何在不利的蛛网膜下腔(subarachnoid space)环境中生存,文章中,研究人员描述了如何利用RNA测序研究对柔脑膜转移(LS,leptomeningeal metastases
环境因子影响沉水植物砷吸收与代谢研究取得进展
火山喷发、化石燃料燃烧、农药化肥使用等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作用,导致水环境砷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人类健康及生态系统稳定与发展构成威胁。植物修复成本低、效果显着、便于操作而被广泛应用。植物对砷的吸收与代谢能力对植物修复起关键作用,沉水植物具有较高的砷积累能力,是一种具有潜力的砷污染修复植物。环境因素对植物砷吸收与代谢过程发挥作用,研究环境因素对植物砷吸收与代谢作用
研究揭示苜蓿感知环境氮素浓度变化精细调控共生结瘤固氮机制
6月8日,Nature Plants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孔照胜团队题为Transfer Cells mediate Nitrate Uptake to Control Root Nodule Symbiosis 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苜蓿根瘤维管组织传递细胞特异表达的硝酸盐转运体NPF7.6,通过感知环境中硝酸盐浓度变化,介导
基于微流控纸芯片的环境与生物分析研发取得系列进展
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给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同时,生物分析与医学诊断技术可直接造福人类健康与疾病治疗。目前,环境与生物分析都亟需更低成本、高效率、快速即时的分析传感方法。微流控纸芯片的发展为构建新型分析平台提供了思路,尤其是在环境监测和医学诊断方面,纸基装置的低成本、高效便捷等优势有利于快速分析检测,因此,纸基微流控芯片的发展成为
水中的环境污染物可能比之前认为的更危险
2020年6月11日讯 /生物谷BIOON /——有时有毒物质,如危险废物和工业副产品,会渗入我们的饮用水来源地下水。其中一种污染物是高氯酸盐,它是一种用于火箭燃料、烟花、化肥和其他材料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被认为会导致人体健康问题,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即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从而影响发育。近日发表在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
研究揭示益生菌对水环境污染物的毒性效应的调节作用
在斑马鱼生长发育过程中,添加益生菌可以重塑肠道菌群,调节脂质代谢相关基因,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全氟丁烷磺酸盐(Perfluorobutanesulfonate, PFBS)是我国水体污染严重的新兴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图1),可以干扰鱼类肠道菌群组成,导致脂质代谢障碍。最近,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陈联国团队首次揭示了益生菌Lactoba
典型城市水环境中轮胎微塑料上定植的细菌群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获进展
轮胎微塑料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微塑料,是全球范围内海洋环境微塑料初级来源的第二大贡献者。轮胎微塑料主要来自城市道路行驶汽车的大量磨损,极易随着大气沉降、雨水、地表水流动等途径进入城市水环境,这意味着它们可能存在于处理雨水和城市径流的景观河和人工湿地中,成为城市水环境的重要污染物之一。已有大量证据表明,微塑料可以成为水环境中微生物定植的载体,并且微生物群落是水生
研究揭示调控肝癌微环境T细胞免疫耐受新机制
肝癌是我国第二大致死癌症,乙肝病毒感染等病毒性肝炎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等是肝癌的主要诱因。虽然肿瘤免疫检查点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但相比于其他癌症,肝癌形成强大的免疫耐受微环境使得肝癌患者长期处于免疫低应答状态,容易形成对肿瘤免疫治疗的抵抗性。因此,研究如何打破肝癌的免疫耐受,促进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6月1日,肝病领域期刊Hep
巨噬细胞胞外微环境代谢紊乱方面取得进展
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病等代谢性疾病已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巨噬细胞胞外微环境信号紊乱,如:炎症、氧化压力、营养过剩等,可诱发巨噬细胞及周围其它细胞的功能异常,从而促进代谢性疾病发生发展。前期研究发现,食物及人体中主要的脂肪酸油酸暴露可经由抑制PPAR信号,诱发巨噬细胞脂质蓄积(Cell Death & Disease,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