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非编码DNA变异也会增加自闭症风险
2018年4月25日/生物谷BIOON/---近年来,科学家们已明确指出首次出现的基因突变(即新生突变)导致大约三分之一的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病例。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类新的罪魁祸首:非编码DNA区域中发生的罕见的遗传性变异,它们可能解释着余下风险因素(即除新生突变之外的风险因素)中的一些
百济神州任命医药行业资深职业经理人吴晓滨博士为中国区总经理兼公司总裁
百济神州(纳斯达克代码:BGNE)是一家处于商业化阶段的生物医药公司,专注于用于癌症治疗的创新型分子靶向和肿瘤免疫药物的开发和商业化。公司今日宣布,任命吴晓滨博士为中国区总经理兼公司总裁,向百济神州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兼董事长欧雷强(John Oyler)汇报。吴晓滨博士深耕医药行业超过25年,其中包括17年跨国公司中国业务的领导经验,在研发、战略制定、商业化运营以及企业管理等方面拥有丰富的整合运作
EMBO J:谁说非编码RNA没用?这个非编码RNA就控制这大脑早期发育!
2018年4月19日讯 /生物谷BIOON /——一项新研究发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基因对于小鼠大脑发育至关重要。图片来源:Francis Szele自从2001年首次进行人类基因组测序以来,科学家们一直都对我们的大片DNA感到困惑,尽管它缺乏功能,但是还是被细胞转录成了RNA,但是为什么在不用于生产蛋白质的时候细胞也会产生RNA呢?也许这些所谓的非编码RNAs有关键作用,但是现在还不清楚。来自巴斯大
久坐与大脑中对记忆力至关重要的脑区变薄相关!
2018年4月12日 讯 /生物谷BIOON/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一项关于中年和老年人的初步研究表明,坐太久与对记忆力至关重要的一个脑区的变化相关联。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4月12日的PLOS ONE期刊上。以往研究表明,久坐跟吸烟一样能增加心脏疾病、糖尿病和“英年早逝”的风险。UCLA的研究者们想要了解久坐的习惯如何影响大脑健康,尤其是对记忆形成至关重要的脑区。UCLA的研究者
研究揭示灵长类大脑精细视觉编码新机制
3月30日,《神经元》(Neuron)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局部和整体物体感知中高级脑区精细视觉的脑机制》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灵长类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和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王伟研究组完成。视觉科学的中心问题是探索从局部到整体的跨脑区视觉信息整合的脑机制。该研究通过在非人灵长类猕猴大脑视皮层V1、V2和V4三个脑区进行群体
发现200个非编码基因突变可导致癌症!
2018年4月5日讯 /生物谷BIOON /——人体基因组中98%的DNA都不会编码蛋白质。与癌症相关的大量基因突变都发生在这些非编码区域,但是目前还不清楚它们如何影响肿瘤生长和发展。现在来自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医学院和MOoores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非编码DNA中几乎有200个突变在癌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每一个突变都代表着一个治疗癌症的新靶标。这项研究于近日发表在《Natur
Nature:中国被子植物区系进化历史研究取得新进展
物种多样性是系统与进化生物学、生物地理学和生态学的核心研究问题之一。一个地区的较高物种多样性可能是由于类群近期的快速辐射进化所致,也可能是该区域物种长期积累和保存的结果。中国拥有约30000种维管植物,植物多样性丰富程度位居世界前列。中国植物区系的系统发育演化历史也是世界范围内相关学者极为关注的科学问题。近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陈之端研究组与南京林业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和澳大利亚国家标本馆的科
Science:鉴定出一类保守的基因家族编码质子选择性离子通道
2018年1月31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多尼斯夫文学艺术科学学院(Dornsife College of Letters, Arts and Sciences)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类全新的离子通道。这些通道让质子(氢离子)进入细胞,在内耳平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存在于对酸味作出反应的味觉细胞中。相关研究结果于2018年1月25日在线发表在Scien
西藏自治区已完成首批包虫病抗体IgG检测
从华大基因获悉,该公司协助西藏自治区疾控中心完成了83.6万余份样本包虫病抗体IgG检测,这对于西藏自治区的包虫病早期筛查和诊疗具有重要意义。据了解,西藏自治区是我国包虫病流行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2016年西藏自治区流行病调查结果显示,包虫病在西藏自治区全境74个县流行,人群患病率为1.66%,保守估计全区患者高达5万人,疾病相关的经济负担重。远离包虫病,预防是关键。除了注意公共卫生之
2017年不能错过的长非编码RNA研究推荐
2017年即将过去,这一年的非编码RNA研究取得了很多重磅级成果。与早先的主要是在不同类型的疾病(癌症)中大规模鉴定非编码RNA,今年的研究是对非编码RNA机制的更深入探索,给我们展现了作用方式更丰富多彩的非编码RNA世界。一 长非编码RNA(lncRNA)长非编码RNA是一类长度在200nt以上的非编码RNA,主要从蛋白编码基因的反义链以及间隔区转录出来。大部分长非编码RNA拥有与mRNA相似的